《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国家标准重点解读

29.01.2016  09:49

  •《基础数据规范》国家标准的出台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第一个国家标准;涉及内容涵盖了社会治安、社会治理、社会管理、民生服务等9大类30余项数据,涉及30余个部委的相关工作内容。

  •《基础数据规范》采用“9+X模式”,设置9大基础应用模块,包括综治组织及综合业务、实有人口、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社会治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校园及周边安全等。“X”是各地、各层级根据业务工作需要进行的个性化定制和扩展延伸。

  2015年12月3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查通过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以下简称《基础数据规范》)国家标准(GB/T31000—2015),并于2016年3月1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的出台为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为进一步规范综治业务流程,促进综治信息系统互通共享提供了重要的标准化指引,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工作的重大突破。

  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质检总局、中央综治办、国家标准委、公安部等有关负责人,权威解读《基础数据规范》国家标准。

  群防群治组织建设

  北京市群防群治管理已全面进入信息化2.0时代

  群防群治队伍是“流动的摄像头”“调节矛盾的和事佬”,在建设平安中国、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群防群治工作简单依靠大范围发动、大规模使用、粗放式投入的模式难以为继,需要规范组织,精准实施。《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积极扩大公众参与,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群防群治队伍等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力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防群治工作新机制、新模式,力争到2020年社区志愿者注册人数占居民人口的比例大幅增加。

  目前,北京市群防群治管理在网络宣传、实名注册、网上培训、网上管理、信息化布控等方面已全面进入信息化2.0时代。北京市的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丰台劝导队等队伍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协助公安机关破获了一大批案件,筑牢了政法机关、综治组织维护社会治安的群众基础。

  基层综治中心建设

  以信息化为支撑,强化实战功能,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基层综治中心对于夯实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的基层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孟建柱强调,要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建设,树立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加强基层综治中心建设,将服务管理资源向网格延伸,提高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水平。

  加强综治中心建设,就是以信息化为支撑,着力推动社会协同、部门联动、资源整合,加强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人财物保障,强化实战功能,将服务管理资源向网格、家庭延伸,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提高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

  创新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体系,完善基础信息库和动态监测网络

  截至2015年9月,全国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共460.9万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还存在着登记入库的患者监测预警、服务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创新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体系,进一步完善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基础信息库和动态监测网络,加强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动态基础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救治及时、救助到位。

  寄递物流安全管理

  落实100%先验视后封箱、100%寄递实名制、100%X光机安检制度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寄递物流行业发展迅猛,从业人员多,但由于监管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跟不上,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将此项工作纳入标准规范,就是要强化科技支撑,实施信息化管理,实行寄递业务流程全程计算机管理。切实解决一些地方危爆物品、寄递物流安全监管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突出问题,提升防范和打击利用物流寄递渠道从事涉毒、涉恐、涉爆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着力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加强源头治理,严格落实责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特别是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动态基础信息,探索更加有效的管理服务方法,为推动落实100%先验视后封箱、100%寄递实名制、100%X光机安检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推动社情民意在网上了解、矛盾纠纷在网上解决、正能量在网上聚合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由征地拆迁、拆除违法建筑、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等各种因素引发的社会矛盾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将此项工作进行标准规范,就是要抓住实施“互联网+”的机遇,大力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的运用,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在线矛盾纠纷化解信息系统,做好矛盾纠纷的受理、统计、督办、反馈等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发现得早、解决得了。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库,完善信息沟通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信息网络和预警体系,落实重大矛盾纠纷信息报告制度,推动社情民意在网上了解、矛盾纠纷在网上解决、正能量在网上聚合。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全面加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采集登记与动态监测,确保基础信息全面准确

  人口大规模流动迁移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最显著的人口现象,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社会组织体系变化的重要因素。统筹解决好流动人口大规模迁移发展,尤其是大城市流入人口的服务管理问题,防止形成和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是新时期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绕不开、躲不过的严峻挑战和关键环节。

  要针对流动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情况,以标准化为指引,全面加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采集登记与动态监测,确保基础信息全面、准确。探索研究网格员入户采集、社会力量辅助录入、网格平台便捷办理、大数据人口信息关联分析等相结合的人口基础信息采集登记和动态监测新模式,做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精细化、精准化。

  重点青少年服务管理

  加强闲散青少年联系管理、流浪儿童救助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平安中国建设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将加强重点青少年服务管理工作纳入标准规范,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动态信息采集和应用,促进服务管理措施的落实。完善未成年人监护、涉诉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依法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重点加强闲散青少年联系管理、流浪儿童救助,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帮扶、矫治、管理,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