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家郑杭生:中国社会学要服务好中国社会发展

26.08.2014  17:25

人民网兰州8月26日电(记者 郭颂霞)“每一届高层论坛的主题虽然不断变换,但都始终围绕中国社会学如何服务好中国社会发展这一主线,体现的是中国社会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25日闭幕的2014年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暨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青年学者论坛上,特地从北京赶来兰州参加活动的郑杭生教授在发言中说。

据郑杭生介绍,始于2010年的社会发展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的学术年会,每年举办一届。前四届的主题分别为 “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社会管理与社会学的使命”、“包容性发展与社会学功能的提升”、“城市发展与社会建设:新型城市化的关键议题”。

出生于1936年的郑杭生教授拥有众多头衔。他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级教授,目前担任着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还创办了旨在提升社会发展、培养社会学青年学子的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

年逾八旬的郑杭生教授依然奔波在各地,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做许多有益于社会和学界的事情。对于自己“根本停不下来”的状态,他戏称自己是“劳碌命”。但他做事的严谨和认真令记者钦佩不已。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从开幕式到论坛总结再到闭幕式,他每次看似即兴的发言之前其实都是精心准备了讲稿的。“不能随便说说,你好我好大家好。”他这样对记者说。

这次活动中的“青年学者论坛”是他的基金会开展的公益项目之一,迄今已经是第三届了。每年开展一次的活动旨在为优秀的青年学者们提供有效的学术展示和交流平台。论文入选的青年学者不但可以免费参会,还将得到一定数额的资金补助。

优厚的条件背后是郑杭生教授对于青年学者们的殷殷期待。而对于如何成才,他强调要“‘全面’提高‘理论自觉阶段’基本功的功力,处理好中西关系,今古关系,理论与现实和实践的关系。”

只有把上述三个方面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借鉴西方,跳出西方’,不断进行‘再评判’;做到‘开发传统,超于传统’,不断进行‘再认识’;做到‘提炼现实,高于现实’,不断进行‘再提炼’,我们才能真正创新我们的学术话语,创造我们学术特色。”郑杭生说。

而作为我国社会学教育体系的缔造者之一,做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研究,为中国的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则是郑杭生教授毕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