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会动员:变革“群众运动式”的传统社会动员

19.11.2016  14:34

摘要:社会动员机制是一种通过利益激励把不同的社会力量整合在一起,为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共同行动的制度安排。现代社会中,社会动员机制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潘华

社会动员机制是一种通过利益激励把不同的社会力量整合在一起,为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共同行动的制度安排。现代社会中,社会动员机制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以党政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动员机制面临严峻挑战,而“虚拟社会”的社会动员正在发挥越来越显著的现实效果。

现阶段传统社会动员机制面临严峻挑战

实施社会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和资源调动能力是客观基础,共同利益的凝聚是前提,达成普遍共识、开展集体行动是根本途径,社会关系协调是保障良性运行的重要条件。但从现阶段的变化看,这些均面临严峻挑战。

从社会力量整合和资源调动能力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市单位制和农村集体制逐渐瓦解,社会阶层分化导致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党政组织对社会力量的整合能力不断弱化。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和完善,市场分配机制逐渐取代国家配给机制,国家的资源调动能力受到削弱。

从共同利益的凝聚来看,随着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各社会主体的利益诉求随之日益差异化,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往往出现脱节、矛盾甚至对立,各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现象层出不穷。这种情况下,继续以意识形态宣传为工具、以对个体利益的压制为手段进行共同利益的凝聚变得更为艰难。

从普遍共识的达成来看,现阶段,随着各方面改革深入推进,社会自治空间不断扩大,社会成员的自主性大为增强,其权利意识的民主化倾向日益凸显。这种情况下,继续通过强化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越来越难以实现达成共识的目的,实施社会动员所倚靠的集体行动面临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危险。

从社会关系的协调看,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生活网络化日益成为活生生的现实。随着社会生活日益网络化,“缺场交往”成为重要的社会行为方式,社会成员对国家、社会和自我等的社会认同发生深刻变迁,各种意见领袖、网络大V、“网红”等网络名人成为社会权力结构的重要一极。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以行政权力为支撑的社会关系协调方式的有效性受到严重制约。

虚拟社会”社会动员的发展趋势

在传统社会动员难度加大的同时,“虚拟社会”的动员能力却在逐渐增强。体现在:

一是参与范围日益广泛。截至2016年6月,我国的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1.7%。在互联网建构的“虚拟社会”中,如此规模庞大的网民群体可以通过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围绕社会上存在的现实危机和潜在危机,从全国各地接收或发布各种相关信息,从而形成信息传播的“蝴蝶效应”。

二是动员效果日益显著。在以发达的通信网络为基础的虚拟社会中,信息在转瞬之间就可以传递出去,并且以极快的速度进行扩散。无论是官方和社会组织发布的信息,还是个人的意见表达,都可以像原子运动一样发生快速的、不断的分裂与碰撞,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发挥作用,释放出巨大的社会聚合能量,大幅提升社会动员的效果。

三是动员渠道日益多样。在传统社会动员中,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是主要的动员渠道,“决议”、“指导”、“指挥”、“命令”等是主要的动员形式。在“虚拟社会”中,微博、微信、QQ等交互性新媒体平台成为主要的动员渠道。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动员主体可以达到呈现事实、建构议题和沟通信息的目的,引发广大网民对特定事件进行阐释、定义、定性,进而采取共同行动。

四是主客互换日益常态化。匿名性既是“虚拟社会”最为显著的特征,也是“虚拟社会”社会动员实现主、客体角色互换的前提条件。在“虚拟社会”的社会动员中,大多数的主动参与者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转发、阐释、重新定义等举动,实现从动员客体向动员主体的角色转换。随着各种交互式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实现社会动员主客互换将变得更为便捷、更为常态化。

建立健全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动员机制

环境在变化,我们也需及时建立健全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动员机制,以使其更好地发挥正向作用。

首先,要以凝聚共同利益为前提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充分尊重广大社会成员通过互联网表达利益诉求的合法权利,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凝聚和保障其成员共同利益的积极功能,使市场机制成为协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关系的重要力量。

其次,要以提高参与度为基础增强社会成员的认同感。一方面,积极推进社会动员法制化,处理好政治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的关系,实现从一元化动员主体向多元化动员主体的转变。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社会动员民主化,让更多公民通过社会自治组织的方式组织起来,规范社会自治组织为维护和实现其成员的共同利益而实施的社会动员。

再次,要以畅通双向互动渠道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对以往“群众运动式”的社会动员模式进行根本变革,充分尊重社会动员主、客体的平等地位。积极引进和采用各种先进技术,搭建便于社会动员主、客体双向互动的沟通平台。

最后,要以提升传播速度为依托提升社会动员效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手段和信息传播平台,不断提升社会动员相关信息的传播速度,抢占社会动员先机,提升社会动员效率。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