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养老机构遭遇尴尬

24.04.2015  02:37

    如今,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已有36年。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家长已集体步入老年期,“421家庭”的时代到来。那么,在一对夫妻需要照顾四个老人的当下,兰州的老人们选择了怎样的养老方式?在养老问题上又遭遇到哪些困难?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走访。

    养老方式

    八成老人希望在家度晚年

    目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已是人到中年的子女们,往往需要照顾4位以上的老人,大多数人在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以负担。那么,到底送不送父母去养老机构,而老人们是否愿意去专业机构中养老?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每个子女的面前。

    “我有一儿一女,还是想跟他们一起住。再说了,如果去养老院的话,大家肯定要说我的儿女不孝。”家住白银路的孙秀清今年73岁,老伴去世已经4年了。平日里,由于儿女们的工作都比较忙,只能在周末和晚上来看望她。尽管整天独自在家颇为寂寞,但她还是选择在家中养老。

    “当初,刚刚办完父亲的后事,母亲就反复对我们说,千万别送我去养老院。”孙秀清的女儿赵女士说,面对满脸不安的老母亲,她和弟弟立即齐声允诺,绝不会把老人送到养老院。

    “其实,我是真的不想去养老院。在家的时候,就算只有自己一个人,但毕竟是住了几十年的地方,比养老院住起来舒心,也自由多了。”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6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17位老人表示,打算就在家中养老,而不愿去养老机构。不少老人坦言,就算将来真的去了专业机构中养老,那也是为了减轻儿女们的负担。

    “如何赡养父母是个道德问题。尽管目前养老院条件越来越好,但我绝对不会送父母去养老院。父母抚养我们这么多年,现在年纪大了,必须由我们自己来照顾,要不然身边的人会怎么说?”今年33岁的刘慧,在西关某商贸公司担任部门经理,她的话代表了大多数接受采访者的观点。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大多数老人们宁可忍受空巢的孤独,也不愿去专业的养老机构。

    社会养老

    民办公办“冰火两重天

    随着近年来我市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选择去养老院安度晚年的老人正在日益增多。但目前兰州市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只有14.6张,远远低于全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16.9张的平均水平。

    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兰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56.11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7.43%。我市各类城市社会养老福利机构仅15所,其中公办养老机构7所,民办养老机构8所。

    “我已经排队等了1年多,还没有住进让自己满意的养老院。”家住南昌路的刘新民老人说。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公办养老机构成为越来越稀缺的资源。但目前,由于公办的养老机构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因此难以满足节节增长的社会需求。为腾出更多床位,主管部门和养老院都在积极想办法,床位紧缺的状况始终没有缓解。

    以成立于2001年的兰州市老年公寓为例,该公寓目前共有100张床位,而排队等候的人却是床位数的数倍之多。据这家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介绍,从2004年以后,公寓就出现人员爆满的现象,2010年至今,等床位的老人始终在500人以上。

    公办的养老机构床位紧缺,那么民办的养老机构呢?

    “如今,兰州的民办养老机构大多存在资金紧张、设施不足的问题,平均入住率普遍不足五成。”城关区某民办养老院负责人李先生对记者说,目前养老服务资源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公办养老机构可谓是“一床难求”,而民办养老机构的运营状况却是不甚理想,部分入住率较低的民办养老院甚至面临持续亏损的困境。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目前我市的老人及子女们普遍认为,公办养老机构配套设施齐全、医疗服务水平较高,因此即使排队等待,也要“挤进”公立养老机构。与此同时,部分民办养老机构受自身条件所限,在人员配置和生活设施上往往存在一定的欠缺,这也成为了很多老人不愿去民办养老机构的重要原因。

    护工难觅

    人才缺乏加剧养老“困局

    35岁的市民吴国明是家中独子,父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今年春节时,母亲又不慎摔倒骨折,在家中卧床休养。由于他和妻子平时工作较忙,就打算雇请护工来照顾老人。然而通过家政公司和熟人介绍,他前后忙了两个月,也没聘请到合适的护工。

    “如今愿意照料老人的护工越来越少了。两年前,这类护工的月工资是2500元,如今已涨至3000元。如果是看护失去生活能力的老人,月薪3500元都不容易找。”甘南路某家政公司经理李明霞说,与月薪5000元左右的月嫂相比,护理老人的工作更苦更累,月薪却低了不少。因此,愿意照料老人的护工自然成了“香饽饽”。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遭遇“难觅护工”窘境的,并非只有吴国明这样的市民,不少专业养老机构也同样面临“护工荒”问题。近年来,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不断增长,对照顾老人护工的需求也是水涨船高。但与此同时,愿意从事该行业的人数却不升反降,导致照料老人的护工资源严重缺乏。

    “目前医护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少有人愿意去照顾老人,即使有人愿意干,往往也不会考虑民办养老院。”城关区某民办养老院负责人李先生说,目前他们的护工大多是来自农村的低学历的人员,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由于护工缺口大,因此在部分民办养老院,一名护工往往要服务10多位以上的老人。同时,目前护工的流动性也很大,缺乏护理失能老人的专业护工,这种现状明显制约了民办养老院的发展。

    记者颜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