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纪略

25.11.2014  10:00

  原标题:夕阳的呼唤——我省“以点促面”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纪略

  朱婕 向杰 焦刚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社会人口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银发浪潮奔涌而来,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我省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省政府《意见》”)为契机,按照“示范引领、以点促面”的思路,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开启了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纵深推进的新征程……

  银浪袭来

  全省各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我省于2005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据最新统计,目前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364万,预计2020年将突破424万,未富先老特征明显,养老供需矛盾突出。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始终把养老服务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谋划和实施;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调研,并对发展养老服务业作出了一系列指示要求。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紧盯养老服务需求,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坚持以“示范项目”为带动,通过上争支持、内生动力、多方联动,全力推进“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其中天水麦积“全国综合性养老示范基地”已完成一期工程1.9亿元的工程量;张掖甘州“全国综合性养老示范基地”已完成建设用地征用和总体规划;庆阳市“省级养老示范基地”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临夏市“国家级少数民族地区综合性社会福利服务示范区”核心项目已建成,部分已投入使用。结合开展双联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积极实施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千院万床”建设和“十佳县区”创建,社区日间照料服务设施覆盖到了45%的城市社区和20%的行政村。截至目前,全省各类养老设施已达4500多家,养老床位增加至8.66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达到23.8张。

  突出抓好居家养老服务,在大力推广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和“试点先行、逐步推开、量力而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以“打造一个平台、强化两个支撑、抓好三个关键、提供四项服务、做到五个统一”为主要内容的“12345”工程,着力构建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拓宽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

  坚持以设施规范化、服务亲情化、活动常态化等“七化”建设为标准,积极创建“标准化规范化示范社会福利机构”,省上先后命名三批16家示范社会福利机构和一批示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带动提升了养老服务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努力完善高龄老人补贴制度,全省80岁、90岁、10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分别享受到300元、720元、1200元的高龄补贴,老年人福利标准不断提高。

  纵向上看,我省养老服务业发展迅速、成效明显,但横向上和兄弟省市特别是南方一些省市相比,无论硬件设施还是配套服务都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养老床位明显不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机构养老总体上处于“托底”阶段,居家和社区养老刚刚起步;一些地方产业意识不强,存在就养老抓养老等问题……

  推进思路狭窄、建设路径不畅、政府财力有限以及扶持政策不到位、社会力量难融入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养老服务业发展!

  正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恰逢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3年9月和2014年4月,国务院《意见》和省政府《意见》的出台和实施,犹如阵阵春雷,在陇原大地泛起滚滚春潮,全面点燃了各地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激情。兰州、临夏、嘉峪关等地,坚持基本设施与配套服务同步抓,实现了软件、硬件协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武威、庆阳等地在项目设立、建设用地、财政支持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并对已经运营的养老机构给予水、电、暖等费用优惠和财政补助,为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张掖、平凉等地注重多方整合资源,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天水、定西等地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医养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为推进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全省各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争相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喜人态势悄然形成。

  投石探路

  临夏州一马当先彰显“四大特色”

  养老服务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菩萨”事业,也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普惠工程,必须科学谋划、统筹实施,做到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协调发展!

  随着各地建设热情的不断高涨,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比如,一些地方重机构建设轻居家服务、重城镇养老轻农村养老、重硬件发展轻软件配套等。如何引导各地科学发展,做到“城市养老与农村养老、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市场需求与建设规模、共性服务与个性服务、发展目标与推进措施”五个相协调,是省委、省政府重点统筹的问题。

  2014年初,一场关于发展养老服务业“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问计于社会、问计于老年人”的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在陇原大地轰轰烈烈展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培养和树好一个典型,可一石激起千层浪,可有效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可达到辐射四方的联动效果!调研后感到,临夏州养老服务业发展速度更快、建设质量更高、社会效益更好,是一个值得培养和树立的典型;为此,省政府很快确立了示范引路、以点促面的发展思路。”省民政厅厅长肖庆平介绍说。

  经过省上的大力扶持和临夏州的奋力赶超,该州养老服务业全面推进、不断深化,呈现出了快、好、活、多等显著特点,为全省树立了样板、确立了标准。

  ——快,即发展速度快。临夏州在养老设施建设中步伐大、进展快,各县(市)齐头并进、均衡发展。截至2014年8月,全州养老服务设施达到232个,比“十一五”末的26个翻了三番多;养老床位达到6619张,净增4890张,增幅达2.8倍。特别是乡镇、社区一级,养老服务设施从无到有,达到201个,初步建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州、县、乡、村四级的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网络。

  ——好,即设施条件好。临夏州先后多渠道筹措资金3亿多元,打造了一大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养老服务靓丽工程,极大地提升了养老服务保障能力。特别是,州上于今年5月建成了具有收养、实训、示范作用的综合福利院;临夏市依托“国家级少数民族地区综合性社会福利服务示范区”创建,筹资1.36亿元,目前建成了占地55亩、建筑面积2.57万平方米、设置床位800张的社会综合福利院暨养老院。同时,临夏州近年来还在重点乡(镇)建立了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在人员聚集的城市社区或行政村设立了日间照料中心、五保家园、互助老人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建成了临夏市东关穆斯林敬老院、和政县“如家”养老院等民办养老服务机构。

  ——活,即管理方式活。临夏州在加快发展养老服务设施的同时,坚持把加强管理作为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临夏市东关穆斯林敬老院成立了董事会和院务会,建立了严格的捐赠资金物资管理制度和民主决策制度,依靠社会各界捐助和政府资助,实现了院务管理好、经费筹措好、服务质量好等“五好”目标。积石山县社会福利院建立了财务、卫生、生活、学习等制度,依靠制度管人、管事,推进了内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多,即惠及群众多。临夏州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管理规范、服务周到,人员入住率高、运行状况良好。州上建成并投入使用的2667张床位,已入住2174人,入住率达81.5%;今年建成的2258张养老床位,已入住1032人,入住率达45.7%,实现了床位利用效应的最优化,极大地惠及了城乡“三无”和空巢、独居等老年人。

  跟踪问计

  “四驾马车”拉动河州养老服务业发展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处,南与四川阿坝州,西与青海果洛州、黄南州接壤。该州自然条件差、灾害发生频率高,贫困面高达52%,所属8个县(市)全部被国家确定为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省乃至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临夏这样一个贫困的民族地区,他们在养老方面为何能走到全省前列?横向分析和纵向考量后发现,该州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远谋近施,党委政府持续给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临夏州养老服务业发展,经历了持续推进、不断深化的过程。我省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之后,临夏州各级党委、政府便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于2006年确立了“三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三年求深化”的发展思路,科学谋划和稳步推进当地养老服务事业。该州及所属县(市)党政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但他们的发展思路不变、推进措施不偏、建设热情不减,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抓到底,形成了届届接力、层层发力、持续给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良好局面。特别是2012年以来,临夏州把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快了推进步伐。该州综合福利院项目2013年10月上马时,州政府专题研究解决用地问题,无偿划拨土地10亩,确保了项目的如期实施。积石山县年度财力不足1亿元,但县委、县政府经过不懈努力,自筹资金5000多万元,在黄金地段建成了占地33亩、设置床位550张的综合福利院,并打造了以综合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民政便民大厅为主的“民政一条街”,深受群众欢迎。

  ——同步联动,相关部门合力推进。临夏州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了养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各司其责、携手共抓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良好局面。民政部门全面履行牵头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主管部门综合协调、规范管理、督查指导等作用。发改部门将养老服务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大力支持养老设施建设。财政部门将养老机构建设纳入财政预算,优先安排资金。国土、税务、教育、卫生、建设、人社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能,优先解决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抢抓机遇,多方借力乘势而上。紧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和我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等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项目、资金支持,借力发展当地养老服务事业。临夏市争取到民政部支持创建“国家级少数民族地区综合性社会福利服务示范区”项目后,政府无偿划拨土地54亩,并先后赢得上级资金1900万元,建成了集城市社会综合福利院、养老院为一体的大型示范社会福利设施。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和汪洋副总理视察临夏后,他们立即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有关指示精神,迅速规划了福利机构、乡镇敬老院、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等一大批民生项目,并争取上级资金4769万元,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养老服务业发展。

  ——统筹兼顾,软件硬件协调发展。“发展养老服务业不光是建多少楼、设多少床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抓好软件建设,切实让老年人住得进、蹲得住、过得好!”临夏州在发展养老硬件设施的同时,坚持“四个注重、两个跟上”,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注重制度建设:根据机构规模、地域差异、城乡结构等情况,紧贴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到“一县一章、一院一法”。注重伙食调剂:充分征求老年人意见建议,适时变换食谱,精心调剂一日三餐,尽量满足不同口味的膳食需求。注重文化娱乐:不断完善阅览室、棋牌室、电视室等相关设备,适时组织开展活动,满足老人精神文化需求。注重医疗保健:定期举办医疗讲座,传授养生知识,引导老人自我保健,有的放矢帮助老人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亲情服务及时跟上:全面推行热心、诚心、爱心、孝心、耐心等“五心”服务,广泛开展嘴巴甜一点、微笑多一点等“十点”活动。排忧解难及时跟上: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前,坚持做到统一体检、统一签订协议、统一办理手续和统一建立个人档案,并及时和有关方面签订财产保全、土地保护、宅基地保护等协议,解除老人后顾之忧,让他们舒心养老、安享夕阳。

  深谋远略

  依托“夕阳事业”打造“朝阳产业”

  养老服务业既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夕阳事业”,也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市场;今后一个时期,养老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将不断提升,社会效益将进一步放大,若能紧抓机遇,乘势发展,必将有力地助推富民兴陇、加快同步小康!

  从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到形成“老年服务产业”,是一个转型跨越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创新实践、持续推进的过程。临夏始终秉承“围绕大局抓养老、抓好养老促大局”的发展理念,以全局眼光、战略思维和超前举动不断深化养老改革,站到了新的时代潮头,形成了“三个坚持、一个着眼”推进养老服务事业转型升级的清晰思路和有效路径。

  ——坚持设施为先,夯实基础搭平台。“硬件设施是基础也是平台,若设施上不去,养老服务业就难以上层次、成规模,就无法满足社会多元养老服务需求,也就更谈不上养老服务事业的转型跨越发展!”近年来,临夏州采取多种方式筹资融资,建成了州本级和临夏市、积石山县、东乡县、广河县等5所综合性养老机构;随着临夏县、永靖县、和政县、康乐县养老机构的建成使用,该州综合性养老设施将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州公办集中养老机构31所,民办养老机构2所,村一级养老服务设施达400多个。州、县、乡、村四级纵向到底,公办、民办横向到边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全面形成。

  ——坚持互动体验,倾情为老赢人心。广泛开展以“假如我是一名入院老人”为主题的“四位服务”活动,既拉近了干部职工和老人之间的距离,也赢得了老人的欢心和社会的信任。换位思考:引导干部职工适时进行换位思考,切实站在老人的角度来想问题、做工作,努力使各项服务贴近当地实际、贴近老人生活。近位体查:州县民政主管每周不定时间到所属福利机构吃一顿“碰饭”,检查饭菜情况,征求老人意见,不断加以改进,努力满足老人膳食要求。多位倾听:适时深入老人中间,多方位、多角度倾听老人的心声,全面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思、所盼和所求,不断增强为老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位服务:干部职工自觉做到“把老人当亲人看、把工作当事业干、把机构当家庭建”,广泛开展亲情化、人性化服务,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坚持市场驱动,栽好梧桐迎凤凰。临夏州针对当地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政府财力有限的实际,广栽梧桐树,八面迎凤凰。国务院《意见》和省政府《意见》出台后,临夏抓紧调研论证,州政府在全省第一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进一步简政放权,放宽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州县(市)政府重点支持有条件、有资质、积极性高的企业参与或创办多元化社会示范养老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对闲置的医院、学校、厂房、商业设施、农村集体用房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兴办小型养老机构。支持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兴办或运营老年供餐、日间照料等服务。同时,在金融支持、土地供应、税费缴纳等方面给予优惠,全面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融入养老服务领域。

  ——着眼长远发展,打造产业促大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临夏着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着力推进“养老服务”向“服务与产业并重”转型升级。提出“到2020年全州社会养老床位每千名老人达到40张以上,80%以上的居家老年人得到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90%以上的乡镇和所有城乡社区全面建立以老年健康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服务产业”的目标,全力打造以夕阳旅游、陇医藏药、康复保健等为主要内容的老年服务“产业链”,积极为构建和谐临夏、小康临夏助力加油。

  明天更好

  “1244”方略导航我省养老巨轮扬帆启航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何发挥临夏的“酵母”效应、尽快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省政府深入研究后决定,全面推广临夏州的做法。

  2014年8月6日至7日,全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现场推进会在临夏州隆重召开。王玺玉副省长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省民政、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市(州)政府分管领导、民政局长等参加会议。会议确立了“1244”发展方略。“1244”即:

  ——搞好“一个规划”。一方面,坚持总体布局、衔接配套。要求各地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的思路,对养老服务业发展进行整体谋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服务业、城镇化建设等专项规划。另一方面,注重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发展方向上,从过去注重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向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并重转变。工作机制上,由民政部门为主向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作用转变。服务主体上,从政府直接提供服务向政府与社会、市场多个主体提供服务转变。

  ——把准“两个方向”。一是把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作为主攻方向。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各类养老机构,享受与公办养老机构同等的待遇,享受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打造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为一体、功能更加完备的养老服务“产业链”。二是把推动医养融合协调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改进养老和医疗机构的审批工作,让入住养老机构的参保老年人享受相应待遇;支持医院转型的护理院发展。探索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建立医养结合的市场化融资平台,推进医养融合深度发展。

  ——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科学定位。针对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明确不同的功能定位,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二是准确定性。公办养老机构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属性,设施建设上坚持经济实用原则,充分发挥“托底”作用。社会办养老机构,根据资产归属和投资受益人情况,准确界定营利或非营利属性,保护其合法利益。三是合理定量。机构建设坚持适度规模,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确定,不盲目跟风,不贪大求全,防止出现“睡城”“空城”以及“钓鱼”工程、“马拉松”工程等问题。四是明确定责。养老机构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参与各方的具体责任,在规划建设时首先考虑机构未来的运营,在设施配备、功能划分上与运营服务相匹配。

  ——统筹“四个发展”。一是统筹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互补发展。优先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服务网络,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网点,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使生活照料等养老服务覆盖到所有居家老年人。二是统筹城市养老和农村养老均衡发展。加大对基层和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城乡互惠的新型养老服务业发展格局。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鼓励城市资金、资产和资源投向农村养老服务。三是统筹养老服务事业和养老服务产业同步发展。注重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发老年消费市场和老年用品、产品,打造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和服务品牌,满足老年人高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四是统筹养老服务和相关领域互动发展。动员各种资源,以养老服务业发展带动和促进医疗、家政、保险、教育、旅游等相关领域协调发展,推动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身养生等健康服务业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1244”发展方略,犹如大海远处一座明亮的灯塔,招引着全省养老巨轮扬帆启航、疾驰前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的艰苦奋斗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全省养老服务事业必将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那一天,夕阳将更美、晚霞将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