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院三举措构建服务“三农”长效机制

28.10.2015  16:45

        “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礼县检察院紧密结合当地社情、乡情和农情,扎实有效开展好“促三农、保民生”专项行动,构建服务“三农”长效机制,有力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确保了社会繁荣稳定。
      一是全面规范“三室”建设,确保“三农”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礼县院党组严格按照“七个一”,即一块醒目规范的机构牌子、一处固定的办公地点、一名确定的检察人员、一名聘请的联络员、一套明确的职责流程、一组公示宣传栏和一个便民意见建议箱的标准化方式,更换不符合标准的“三室”(乡镇检察室,涉农部门和村社检察联络室)20余个,补充建设新的 “三室”200余个,做到阵地建设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县院党组积极争取资金,先后为29个乡镇和部分涉农单位购置触摸式查询一体机30余台,将所有涉农信息、政务公开信息录入到查询机中,为群众提供及时、高效的查询需求,提高政务公开透明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二是严格执行巡回办公制度,着力强化日常动态监督。在县院党组统筹安排下,“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以预防部门为依托,以其他各科室为责任主体,将全县划分成4个责任片区,分别对接乡镇、涉农单位和村社,每月由各分管副检察长带队深入责任片区巡回办公。目前已累计开展法律宣传8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8000余册、进行警示教育讲座40余场、排查矛盾纠纷30余起、检查惠农政策落实情况50余次,逐步实现巡回办公常态化、正规化、制度化,形成了日常动态监督模式。
      三是建立协作机制,积极惩防涉农犯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礼县院不断加大职务犯罪打击力度,不断拓展办案领域,先后办理了中石油管道公司工作人员郑某伙同村干部虚列套取征地补偿款窝案,礼县中药材办公室主任林某套取中药材项目款案等一批有影响的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同时,利用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信息交流平台,联合工商、质监等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农资打假行动,监督相关执法部门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犯罪案件信息,进一步形成了打击涉农刑事犯罪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