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礼县苹果———陇南礼县苹果产业发展综述

22.09.2015  18:30

  原标题:走向世界的礼县苹果———礼县苹果产业发展综述

  通讯员 韩文彦

  中秋时节,来到礼县,无论是在山坡上大大小小的苹果园里,还是西汉水沿岸的苹果基地里,散发着诱人果香的苹果挂满枝头,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礼县是全国32个优质水果生产基地、60个优质苹果生产重点县和全省5个优质苹果生产重点县之一。礼县苹果不仅内销全国各地,还外销印度、东南亚及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及地区。据了解,礼县苹果预计今年总产值将达到9.36亿元。

  依托资源强化苹果基地建设

  礼县地处西汉水上游浅山河谷地带,土地肥沃、光照充沛、水源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主栽品种有元帅、富士、金冠三个品系。所产苹果硬度大,色泽鲜艳,果大可口。礼县苹果自1952年引进,历经5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沿西汉水及其支流两岸长达60公里的苹果林带,覆盖14个乡镇、234个行政村、5.5万户24.7万人。苹果产业已成为礼县群众脱贫致富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富民产业和支柱产业。

  近年来,礼县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建园,整流域、整村组推进的原则和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调苗、统一栽植、分户经营的“四统一分”的方法发展苹果产业,先后建成文家村主杆密植型苹果示范园、祁山新品种示范园、石桥柳树村千亩苹果标准化示范园等一批科技示范园和万亩以上苹果园12个、5000亩以上果园31个。

  目前,礼县苹果园总面积达到53.6万亩。产区内永兴乡实现了苹果整乡覆盖,何家、文家、捷地、马家、龙槐等20个行政村发展成苹果专业村。组建各级苹果专业协会及合作社64个,发展会员3865人,苹果生产从业人员已发展到5万多人,有1200多人从事苹果经营,形成了生产、供销、贮藏、加工、包装等环节相互衔接的生产流通服务体系。

  依托节会电商构筑立体营销平台

  苹果销售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果农的收入。

  为把礼县苹果产业开发做大、做强,推进礼县苹果走向国内国际高端市场,进一步扩大礼县苹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去年,礼县举办了以“走向世界的礼县苹果”为主题的首届苹果产销对接会。会上,签约苹果购销协议32笔,签约金额5.32亿元,购销苹果13.34吨。

  近日,笔者在良源果业合作社看到,淘宝网礼县苹果店的员工们有的往纸箱里装果子,有的包装打包,大家分工明确各尽其职。该店负责人说,这几天订单越来越多,有些男员工白天打包装,夜晚还要加班打单。

  为了开辟多渠道销售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礼县邀请电子商务专家对县、乡(镇)电子商务负责人、果农开展电子商务培训,鼓励果农在网上销售苹果。并制定出台了《礼县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特色优势产品销售的实施意见》和《礼县发展电子商务奖励扶持办法》等制度办法。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苹果网店180家,占全县总网店数的30.4%,销售271722笔1945.7万元,占线上总销售额的69.4%。

  依托知名品牌提升果农收入

  “礼县苹果品质好,尤其是早熟果,在国内都可以排在前面,这些年,我一直在礼县收苹果,发往上海、广州做礼品果。”一位外地客商说。

  为了提高苹果的品牌效应,增加果品附加值,礼县出台了苹果标准化生产方案,全面推广果实套袋、疏花疏果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猪、沼、果”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在品种上引进了红星、红冠、红元帅为主的三红系列和富士系列的商品果及以鲜食加工兼用型为主的澳洲青苹、酸王、粉红女士等一批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新、优品种。在品牌创建工作中,礼县积极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及产品质量标准化和苹果产业“一注册三认证”,先后通过省农牧厅无公害苹果产地认定、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注册了“祁山”牌苹果、“先秦贡果”、“始皇贡果”等苹果商标品牌。

  如今,优良的品质,知名的品牌,网络、合作社、外商等形成的立体销售网络,使礼县苹果红遍了大江南北,正逐步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