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硕士卖酿皮,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23.10.2014  03:51

    从海外企业白领到酿皮小吃店老板,“80后”的海归硕士杨洋在张掖路大众巷小吃街上完成了自己的职业转变。1984年出生的杨洋曾在俄罗斯学习、工作和生活了11年,2012年底,他回到兰州,决定依照儿时记忆中的味道,将卖酿皮和甜醅子等兰州特色小吃作为自己的创业方向(详见昨日晚报A11版)。

    从北大高材生卖猪肉开始,高学历人才摆路边摊,从事一些被认为是“贩夫走卒”的传统行业,屡屡引起大众的关注。很多人以为这是人才浪费,并对具体事件中主人公的行为或报以不解,或者得出“高学历未必高能力”、“就业形势严峻”等等的结论。其实这有什么呢,风朝哪个方向吹,随风的意思吹,选择干什么行业,随着人家的意思来,未必你觉得的光鲜亮丽的好职业,在别人那里也是好的。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古今中外有许多哲人都曾阐述过,但我相信,在大多数国人心中,还是“现在好好读书,将来挣大钱当大官!”这句咒语扎根最牢。我们习惯将教育投入等同于生意投入,总在寻求着最大的投入产出比,完全忘了教育的对象是人而非物。是人,越接受教育就越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价值主张,就越有自我选择的可能。花了那么多钱,读了那么多书,好不容易得来一肚子的知识是用来充实自己的,而不是全为了拿来卖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可以“不爱江山爱美人”,一个独立的人,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职业自然也是应该。

    一个迅猛发展的大时代,事物变化的速度常常让我们无所适从,但对“成功”的定义,却难得始终如一,坚持认为成功就是要成为人上人,拥有地位和金钱。对一个满腹经纶的人来说,相对于外在的金钱和地位,成功也可以是获得了内心的自由和自信,幸福的感觉必须源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与喜欢的人在一起,过自己适合也自得的生活,否则,光环背后的转身就是空虚和落寞。只要对成功的定义宽泛一些,每个人的人生选择就会多一些选项,挫折感也才会少一些,这个社会也才可称得起“文明和进步

    海归硕士卖酿皮,未尝就是情势所迫,未必就是虎落平川,未必就是无奈之举。他有他的选择,他有自己的人生感受,算不算成功,我们不能妄加猜度评说。但只要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没有跑偏,达官显贵的人格高低与贩夫走卒之间稳稳地安放着一个等号,那么,海归硕士卖酿皮就卖他的吧,只要他自己愿意就行,快乐不快乐都是他自己的。但是,很遗憾,卖猪肉的北大硕士生只有把猪肉卖成连锁,个人成为千万富翁后,看客们才松一口气,认为这才不算是辱没了北大,再比如这条新闻,必须在后面加上一句“每天收入6000-7000元”方可一慰看客们的心,大家心中多少会有些释然,是的,尽管只是卖个酿皮子,可人家挣得也不少啊!

    金钱和财富,依然最大程度地做了成功的代言人。 蔡宁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