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机构称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亟需解决三大问题

21.07.2014  16:09

 中新社 北京 7月20日电(记者 马海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20日在北京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报告认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亟需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在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中,要关注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创新性和稳健性,稳妥与发展并重。

  第二,人民币离岸金融机构的建设需要加强。金融危机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进行更加严厉的审慎性行政管制,要求海外的离岸中资商业银行必须由在岸的该行总行全资拥有,不能以分行的形式提供商业银行服务。国有商业银行自身问题也是建立成熟、高效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障碍,如果不及时改革,其未来成长空间极其有限。

  第三,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重视。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越大,就越需要建立独立、高效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通过市场准入环节和盈余账户法则控制信用风险,通过同步支付和多边轧差净额结算控制流动性风险。

  报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陈雨露 认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模式、路径、进度必须与中国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相符合,必须正确处理好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首先要扩大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提高离岸人民币的规模,逐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其次,要改变人民币投资渠道过于单一、回流机制不畅的现状,加快金融工具创新,丰富和发展海外人民币金融产品,提高离岸人民币产品进入主流投资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陈雨露说,还要稳步推进国内金融改革,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改革,有序放开资本账户,完善本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与离岸市场母国之间在投资者保密、反洗钱、逃税、监管等方面的协调。控制人民币离岸市场风险,减少离岸金融市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维护本国经济金融安全。将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池纳入货币监管范畴,坚持主动性和审慎性相结合,确保中国 央行 的货币政策效力不被削弱。

  目前,中国已在台湾、香港地区和 新加坡 建立了人民币清算体系,在首尔、伦敦、卢森堡、巴黎和法兰克福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也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