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兵研究员到兰州市人社局作精准扶贫专题讲座
9月23日上午,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省委讲师团成员王建兵研究员来到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该局干部职工作了题为《如何理解“精准扶贫”是全省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的专题讲座。报告首先回顾了我国扶贫开发经历的几个不同阶段,其次总结了前一时期甘肃省扶贫工作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报告从贫困程度测评、贫困对象识别、脱贫措施选择、扶贫考核管理等四个方面对精准扶贫的内涵、机制、目标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深入分析。王建兵指出,过去三十年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贫困人口累计减少2.5亿,基本解决了居民的温饱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相对贫困程度逐渐加深。面对这种新形势,对扶贫工作而言,迫切需要由解决温饱的单一目标向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多维目标转变,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要解决好扶贫开发中的“区域精准”和“个体精准”问题。他进一步指出,落实精准扶贫,概况来讲,就是要通过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化识别、对扶贫目标的精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的精准化考核,实现对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做到“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在具体措施上,王建兵认为,首先要改革现有以收入指标为主的贫困衡量体系,建立更为科学的、符合当地实际的多维度贫困识别标准,全面考虑健康、教育、劳动力状况等因素对家庭致贫和脱贫的影响;其次要加大扶贫资源之间的协调力度,联系和动员多个扶贫主体参与,实现协同联动帮扶。如积极吸纳企业行业结构、银行金融机构、民间社会组织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形成包括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第三要提高帮扶项目和资源配置的针对性,将扶贫项目、资源与贫困人口进行科学化组合。对不同类别的贫困对象,扶贫工作由不同的帮扶主体负责实施,实现分类管理;第四要健全考核机制,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重点对扶贫成效、责任落实、资金使用、干部管理、群众满意等情况实行第三方评估与监测。
共有约100人到现场听取了讲座。(何剑供稿\王建兵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