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隋代石椁看古代“APEC”

14.11.2014  02:25

    兰州晚报讯张骞墓出土的封泥、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玻璃器和鎏金银捧真身菩萨、陕西神木纳林高兔出土的神兽形金饰……近日,由国家文化部、文物局联合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河南六省(区)主办的大型文物展览“丝绸之路”在国博启幕,近44家文博单位的“镇馆之宝”首次在北京聚首。 南都记者黄茜

    石椁上既有代表中国皇帝的图案,也有代表中亚、突厥、印度、波斯等地帝王的图案。

    根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介绍,此次展览从全国16个省的44家文物机构精选出490件与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有密切关系的珍罕文物,年代跨度从战国至明清,其中60%以上是国家一级文物。

    展览的策展人单月英介绍,为配合此次展览,各地方博物馆不惜割爱,拿出了自己的“镇馆之宝”。张骞墓出土的封泥,是自1938年出土以来首次与观众见面。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银捧真身菩萨,也是首次离开法门寺展出。庄严美妙的董钦鎏金佛造像是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而三彩釉陶载乐骆驼、备马图壁画等,亦是国家博物馆的殿堂级馆藏。

    本次展览分为“黄金草原与中国的早期交流”、“汉营西域与丝路交通”、“胡人来华与胡风浸润”、“厚重多元的宗教艺术”、“包容四方的大唐文化”、“碧波中的帆影”六个部分,全方位地反映丝绸之路上的人情风物、文化流通、商贸往来。

    宋新潮认为,一些稀有的文物,能够折射出相互交流的世界历史。“以从山西省博物院调取的山西隋代虞弘墓的石椁为例,这个石椁反映了祆教传入中国之后的情况。石椁上既有代表中国皇帝的图案,也有代表中亚、突厥、印度、波斯等地帝王的图案。就好比今天APEC领导人聚首,通过这个图案,可以看到当初的整个世界。”又讯(记者哈丽娜)天水市张家川县有马家塬出土文物5套8件参加本次展览。参展文物包括青铜茧形壶、釉陶杯、金人面饰等最具特点的代表器物。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5年1月5日,展期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