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哈达铺(下)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哈达铺(下)
过去哈达铺为红军“雪中送炭”,如今红色基因让哈达铺更加红火。红军在哈达铺的驻留为这座历史古镇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迹和感人的红色故事,这些丰厚“红色”底蕴正变成促进哈达铺发展的最强动力。
在哈达铺镇上街村,有一位98岁高龄的老人周尚仁。只要说起长征中的感人故事,周尚仁老人就打开了话匣子。
作为当年红军进入哈达铺时唯一一位健在的亲历者,周尚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哈达铺红军历史的活字典”。80多年过去了,当年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穿越历史的烽烟,通过这位老人的口述,再次回响在我们耳边。
周尚仁告诉记者,红军来的那年他只有12岁,天天跟着爷爷去街头卖凉粉。爷爷跟红军说不收钱,但红军不肯,非说不收钱就不吃,爷爷只好收下铜板。连着好几天,爷爷每天挑一担凉粉六七十碗上街,很快就被红军们吃完了。
一个个感人的红军长征故事,不仅仅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更是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如今,老周家的红军凉粉已经传到了第七代——周尚仁的侄子周成才手上。
1935年9月,刚刚经过雪山草地的红军到达哈达铺,而当时富庶的哈达铺镇成为红军的“加油站”。今年48岁的高月菊,从小生活在这里,和当地许多人一样,听着红军长征故事长大。
1998年,高月菊和她的丈夫徐文林将这份记忆延续和传承下来,夫妻俩从小作坊做起,尝试着做鞋的营生,并沿用“红军鞋”的名字。人们对红军鞋的喜爱让她始料不及,红军鞋一时供不应求。发展到今天,鞋厂已经由当初的小作坊,变成了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
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升温,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参观人数不断增多。尤其是2017年兰渝铁路通车后,客流量成倍增长,长征“加油站”哈达铺已成为干部群众传承红色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红”打卡地。红色旅游不仅助力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群众人均收入达到了5600多元。
甘肃台报道
甘肃广电总台全媒体记者:王云海,董子宁,陇南台,虎峰,寇智弘,赵梓茹,赵龙德
编辑:钟姊姣
责编:王红岩
主编:史 昆
声明:本文版权归甘肃广电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931-8688154!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