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中国金融的三大风险

23.06.2014  10:36

 不能出现由于某个局部风险的出现或者几个风险的叠加和传递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是我们的底线。

  宗良

   中国银行 ( 601988 , 股吧 )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文|宗良

  大家说中国的时候,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最担心的就是中国金融风险到底有多大?有没有底线?怎么办?在我看来,近期,中国金融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银行信贷与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这三个方面。

  房地产方面,如果房价一次性下跌40%-60%的水平,那将发生金融危机。因此,必须对房地产市场做调整,使其保持相对的稳定。我国当前也正在结构上做合理调整,未来的发展思路是满足必需的,打击投机。

  地方政府债务,总体规模风险是可控的,不过,其中存在的一个风险隐忧就是土地财政。中国的债务水平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比金砖国家略高一些,地方举债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较长,期限错配有一定的风险,但是我们债务的效率比其他国家要高, 美国 的这块债务通常用于消费,而我们既有消费也有资产,能够产生未来的效益。但是地方债务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土地财政的问题,按照土地财政测算,每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中土地财政占了很高的比重。2010年土地出让金再加上各种税收收入占比已经达到70%,2012年的占比也达到50%。这意味着中国土地出让金制度实际上存在一定问题。这个体制类似于我请客别人出钱,肯定会推动房价提高。

  关于银行信贷、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中国社会的融资体系分为三大块:新增贷款、影子银行体系、直接融资。直接融资里面一定要做真正的直接融资,中间还是金融机构承担的确实效果不理想。而影子银行通过 信托 、委托贷款的渠道,委托贷款一定程度上很容易形成这个债表面上进入实体经济,实际上又从实体经济中转出来的非常重要的途径,所以这也不是非常好的方面。

  另外,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的金融风险点还集中在对外资产、企业债务、社保欠账以及影子银行相关的委托贷款、信托、民间贷款。通过加强金融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快速平稳发展,这是我们最希望达到的目标,而不能出现由于某个局部风险的出现或者几个风险的叠加和传递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是我们的底线。

  看到风险后,如何应对?我的建议是:第一,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转型发展”不是光强调“转型”不强调“发展”,而是在转型中求发展,发展中求转型。今年上半年,东部发展不太理想,中西部发展速度也有所下降,这样一来其实转型就存在很大难度,因此一定要在发展中取得转型。

  第二,基础设施需要优化。前两年, 北京 7月份的一场大雨淹死了人,这肯定不行,因此,基础设施一定要优化。另外,城镇化,农业的现代化也需要解决

  第三,房地产市场适度调整。总体进行适度调整,局部地方也可以有涨有跌、有保有压,让真实的需求得以满足。

  第四,推动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多元化,以此作为解决地方债务问题的有效途径。如果用美国市政债的方式,我们的风险也不小,如果债务都面向市场也不太可能,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解决,一部分市政债、一部分政府融资平台、一部分是公私合营,多种方式有机结合。

  第五,优化融资结构,打破刚性兑付,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在这方面,我认为可以适当放松监管,让贷款稍微增加一些。中间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民间借贷,总量上稍微收缩一些。

  最后,养老问题也是个大问题,需要妥善解决。在中国特定情况下,寄希望于通过基础养老全部解决不太现实,基础养老的水平不可能太高。未来养老问题的解决肯定还是有赖于基础养老、企业年金补贴、商业 保险放心保 )以及家庭养老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