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体育教育也需要靠分数来辅助
徐晓兵
6月13日,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明确,2015年把体育学科纳入中考范围,以满分50分计入中考升学总成绩,以此来促进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据悉,从今年开始,我省将全面实施“学校体育3年行动计划”。(详见《兰州日报》6月16日二版)把体育学科纳入中考范围,以满分50分计入中考升学总成绩,采取这样的措施来改进和提高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和业务水平,对于今天课业压力沉重的初高中生来说,非常必要,也非常迫切。
中国的初高中学生体质下降已经是一个持续多年的问题。据北京市体检中心发布的《2011年度北京市体检统计资料报告》,当年参加体检的75256名高中生中,完全合格的只有10080人,仅占13.39%,近九成不合格的学生中,除了视力不足、超重等“老大难”问题外,脊柱侧弯、高血压等问题也逐渐显现。这还是体育活动开展较好的发达地区的数据。而中学生体质不良引发的问题已在大学显现,2012年11月28日,上海东华大学一名新生,在跑完1000米体能测试后突然猝死。由此引发了国内诸多高校取消长跑活动。虽然学校给出理由是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受伤”,但明显也是为当下学生堪忧的体质状况做出妥协。
学生体质下降,有家庭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原因。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家长对孩子是重营养而轻锻炼,甚或过分注重孩子的安全,不让孩子参与比较激烈的运动。但比起家庭因素来,学校体育教育的缺失,才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根本原因。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现在体育和德育“瘸腿”。这两个“瘸腿”的原因很简单,也是老生常谈,盖因高考指挥棒对教育的扭曲。学生缺乏身体锻炼,一是家长学校不鼓励,体育成绩不影响升学;二是课业负担太重,没时间锻炼。作为一名“考爸”,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初三下半学期,家中小儿便没有再上过体育课,每天作业至深夜一两点,睡眠已严重不足,哪里还有时间来锻炼!及至中考体测,不免心中忐忑。儿归欣欣然告曰,成绩中上,还有一拨小胖,咬牙挣扎,奋力“走”完了1000米。现在看来,这项中考体育成绩等级评价方式,到底能对促进学生锻炼起多大作用,实在存疑,也确实没听说有哪个学生因为体育成绩不达标而升不了学。
如此体育考试确实该改改了。现在出台新规,2015年把体育学科纳入中考范围,以满分50分计入中考升学总成绩。50分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决定了能考上哪一档学校。用成绩这个指挥棒来加强以往削弱了的体育教育,虽然还是有点感觉别扭,但教育主管部门的良苦用心可见,也算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吧。但要真正改变体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瘸腿”问题,还需要从根本上扭转教育体制和功利性教育目的。
强健的体魄和读书苦学在中国的教育思维里是不搭界的两件事,但事实上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保障学习的效率,更何况体育锻炼对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经常性锻炼的学生,不仅有更充沛的精力来应对知识学习,而且能舒缓课业压力,同时还能培养乐观、坚韧的性格和团队合作意识,而这些人格塑造方面的作用是课堂灌输做不到的,也是将来面对社会更需要的意志品质。梁启超先生有句名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而毛泽东在其所著《体育之研究》一文,更是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今天已不再是革命的年代,但身体永远是人生的“本钱”,体育教育从这个最根本的人性出发,也应该有所警醒和悔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