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不力貌似垃圾箱 真假难辨信息不透明 募捐箱 别辜负了爱心(微调查)

22.12.2014  10:29

这募捐箱这么脏乱,谁敢捐啊!”在北京某超市,刚购物完的赵先生看了一眼夹杂着购物小票、折扣券、广告单的募捐箱,推着购物车走了。

透明的箱子,醒目的大字,在一些公共场所,小额募捐箱存在多年,点滴汇聚人们的“微爱心”。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管理不善,很多募捐箱名存实亡,有的甚至沦为“垃圾箱”。

管理不力

垃圾时常有,设施维护难

在成都王府井大厦地下超市门口,购物车存放点,摆放着一个某慈善基金会的募捐箱,箱子里除了少许零钱,还混杂着一些购物小票、广告宣传单等。记者观察了半个多小时,没有一个人捐款。

在北京朝阳区物美超市甘露园店,收银台旁边,一个某慈善基金会设立的募捐箱里,除了少许零钱,也有不少购物小票、废弃纸张等。募捐箱设立在转角处,不太引人注意,两个多小时内,只有一位先生投了一毛钱。

募捐箱的电子屏已经损坏,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7、8月份屏幕就不亮了。箱子底部标有两个监督电话,记者拨打后,一个不通,另一个一直没人接。

博爱视窗——红十字电子募捐行动”的负责人杨苏表示,募捐箱主要由摆放的地方进行日常维护,不同摆放点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各网点募捐箱的维护水平差异很大,部分网点募捐箱存在损坏、断电、善款失窃等情况。

市民疑虑

真假很难辨,用途不说明

近日,在沃尔玛北京朝阳门店,记者看到一个标明由某慈善基金会设立的募捐箱,但联系该基金会,对方表示基金会目前并未开展募捐箱活动。

装个盒子就能收钱?”不少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无法判断募捐箱真假,而且也没说善款具体用途,不会通过这种方式捐款。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募捐箱都只标明了设立机构、监督电话,并没有说明善款具体用途。

我们70多个募捐箱,能达到一年开箱取款的不到三分之一。”北京朝阳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

成都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会今年启动了募捐箱项目。募捐箱的设立需由该会与设立冠名基金的单位签订募捐箱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募捐箱的制作、摆放时间、摆放地点、摆放数量、募集方式、管理方式和双方权责。

整治规范

借助电子化,推动透明化

募捐箱起码要有正面宣传的效果,如果连这个效果都没有,那不如撤掉。”北京市朝阳区红十字会一位工作人员说,不久前该机构曾对区内红十字会设立的募捐箱进行过整治,撤下了一些募捐箱。

成都市锦江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锦江区有70多个募捐箱,收取善款时,要有摆放点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场,金额点清后,由他们签字,红会出具捐赠收据,然后把善款存入市红会指定账号。

募捐箱应明确标示募捐主体、监督电话,最好有查询网址,能查到哪个箱子一段时间内募集了多少钱。”南京大学河仁社会慈善学院副院长方长春表示,工作要细之又细、实之又实,才能赢得信赖。

另外,新型小额募捐形式的兴起,让募捐箱的电子化有了可能,也推动了捐款的透明化。杨苏表示,博爱视窗项目正将公众小额筹款的重心转移到网络、移动客户端等效率更高的方式上,公共场所募捐箱的功能将更多转向公益宣传。

(倪秋雯、韦静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22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