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看门狗”事件舆论暴力背后的诉求

20.11.2014  13:57

  11月16日下午,合肥市东至路香樟雅苑小区门口,一名中年女司机试图驾车从大门出口逆向进入小区,遭到值班保安赵宗伟的拒绝。随后,女司机下车后与赵宗伟争吵数分钟并辱骂其是“看门狗”。63岁的赵宗伟倒地不起,后抢救无效身亡。据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了解,该名女司机姓郑,系安徽省教育厅的一名科级干部。(11月19日人民网)

  作为一名互联网媒体从业人员,笔者第一时间看到人民网安徽首发的新闻报道时,便已经感觉到这样的新闻将迅速发酵成为全国热点。果不其然,一早醒来,手机上多个媒体客户端均推送了该新闻。

  该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舆论风波,毋庸置疑,老保安被骂“看门狗”后倒地死亡,这样因一句脏话“气死人”的事件之罕见是新闻的看点之一,然而真正推动事件走向全国舆论风口浪尖的是涉事司机不是普通人,而是安徽省教育厅主任科员,是一个官员。

  倘若涉事司机只是小区的普通业主,老保安在被骂“看门狗”后“气死”,从互联网传播的角度来说,这最多能在合肥形成热议,恐怕还不至于上升到全国热点,不是吗?

  而正是因为涉事者官员身份的曝光,事件在公众眼中则成了一个“强势”官员“骂死”了一个“弱势”的老保安。舆论一边倒,新闻下面的网友评论充斥着舆论暴力,谴责女干部,骂其没素质,怎么配当官,甚至连坐把整个公务员行列骂了一通。

  其实,就事件本身而言,一句脏话“致死”事件发生的概率太小,也不具有代表性,但是公众为什么能够以这样的个例为基点,把网络当成是情绪的宣泄窗口,从而令舆论发展到对公务员行列的谩骂呢?无疑,这与长期以来部分官员恶劣行径造成的影响有着很大关系。

  一直以来,官员的负面新闻不绝于耳,例如“官员艳照门”、“官员养小三”、“官员被情妇举报”、“官员贪污腐败”、“官员打人”、“官员索贿”……一系列的丑闻恶事给公众造成的认知就是官员形象的败坏,是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也正因此,每每有官员作出“出格”之事被曝光,公众便会群起而攻之,将其骂得体无完肤。

  纵然这种舆论是暴力的,是不够理性的,但是其背后的诉求实际上是公众对于官员形象重塑、政府公信力提高的一种期盼,而这种诉求是官员和政府更应该去读懂的。所谓做官先做人,为政先修德。倘若我们每个官员都能做到这两点,何至于有今天女干部“骂死”保安事件发生,又何至于让官员形象和政府公信力一再陷入舆论暴力的漩涡。

  文/强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