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

05.06.2014  00:12

    一直以为,眼睛流泪不止,不是多大的事,反正不疼不痒,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没当会事。其实也看过医生,也就是给捅一下泪道什么的。关键怕手术,宁可拖着,也不愿意与医院打交道。一旦对自己身体抱有这种态度,那肯定是最大的忌讳。小不适会酿成大状况,拖不起,更耽搁不起。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一阵子,直到身心困惑引发诸多不适。

    尽量不出门,尤其一早一晚的凉风吹着,“迎风泪”哗哗地直往下流,一不小心碰上个熟人,还以为你如何如何了。明明知道常年点眼药,对眼睛是有伤害的,没办法,如果哪天忘记点药了,那就坏了,埋伏在你眼睛里的那个“坏小子”会报复你的健忘,让你一天都在泪如雨下的焦灼状态中煎熬。眼睛偶尔片刻的轻松,成了稀有的侈奢品,感觉一下子天也蓝了,心情大好。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好事越来越少,以至于干脆把自己封闭起来,懒得见人。闭门思过,究竟把哪个庙里的神得罪了让人窝囊地抬不起头?

    年前去医院探视住院的朋友,痛下决心,让大夫瞧瞧,看有没有啥好法。

    当班的大夫是一位个头高大、帅气的年轻人。态度和蔼可亲,心中忐忑立刻烟消云散,气氛顿感轻松。

    小J大夫仔细寻问病史,诊断病情,建议手术。

    不能再拖了,二话没说,决定接受手术治疗。两天后,顺利入住五官科。

    正值寒假,这里的病人超乎想象得多,学生扎堆来这里治疗各类眼疾,病房里出出进进的人流,像赶集一样。术前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常规体检,还有手术方案的解释,保证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是手术都会有风险,可能出现的种种不良反应,大夫会用一种婉约的语言和方式告诉你。小J大夫不愧为有着硕士学历的高材生。一会儿在电脑上输入病人的病历,一会儿巡房查看他负责的病员。来到这里的人,把康复的希望全部交给医生,这样的职业自豪而又神圣,来不得半点的懈怠。从每一位医务人员一丝不苟的敬业态度,紧张忙碌的身影里,能看出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手术日期已确定。患者签字前,有很多细节医患之间需要沟通。像老师给学生讲课一样,在眼睛局部放大的图片中,大夫指着示意图详细讲解这次手术情况。一些很专业的术语,听起来有点费事。不过也有通俗的。比如,有些人为什么一只眼睛无疾,而另一只会有状况?这源于先天不足,泪道先天狭窄等等。手术部位毛细血管丰富,可能会出不少血,因人而异,不过他们有办法解决。

    查了一下视力和眼底,年轻人打了响指:“OK,你这个年龄,这样的结果很少见。”瞧瞧,这话说得人信心满满的,消除了许多顾虑。

    像迎接一次重大考试一样,手术对病人和家属无疑都是一次心理和耐力的考验。手术那天,家人们一大早都来到医院守望。在医生眼里这是一般的小手术,被安排在一场大手术后面。等待的过程十分揪心,尤其是手术室内的候诊区,面对频频进出手术室的患者,恐慌和焦虑笼罩着一张张无奈的脸庞,静谧中充斥着丝丝寒意,悬在半空的心仿佛在轻轻地颤栗,只有时间在悄悄流失。

    医生们有他们的工作流程,在此之前要处理好住院部每一位患者的治疗,包括出院入院等事宜。繁琐但是必须认真处理好手头的工作,进入手术室便是一场持久战,不可以随意进出了。

    眼看11点了,终于看全副武装的小J大夫出现了。他问了身边的护士“有没有帽子?”然后走到我跟前,将一次性帽子端端正正地戴在了我的头上。高大的身影,轻盈举止,就像孩子对妈妈一样,还不忘把裸露在外的碎头发塞进帽子。这一举动让人感动,我仿佛一下轻松了许多。

    三个大夫一个组合体,主刀的是主任医生。他们先是跟我聊天,很快局部麻醉眼睛没有了感觉,接着,能清楚地听到刀子锤子镊子的交叉响声。这是一个默契、医术高超、人文情怀浓浓的组合。也许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大家就会心照不宣。三个人手都很轻巧,不过也会遇到难啃的“骨头”,能感觉出来,他们边手术边轻轻地交流。

    躺在手术台上的我心里五味杂陈,一直盘算:“这下破相了,小孙女见了会不会害怕?还让不让奶奶抱?”奇怪,人到了这个份上,孰轻孰重,居然还有这些念头。

    小J大夫说,“好了,我给你缝针。”我不忘给他们开个玩笑:“你们的人造眼泪大运河成功了?”回答:“放心吧,成功了。”手术整整两个小时。等在手术室门口的家人,想请他们吃个便餐,结果,他们早已乘专用电梯走了,根本不给家属们这个机会。

    眼睛蒙上纱布,被护士推出手术室,家人一下子围了上来,像战场上的勇士凯旋一样,受到家人迎候。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了一次重要的人生挑战,管他三七二十一,一抛多日的郁闷和恐惧,心情极为轻松。

    比预想的要好得多,拆取纱布,眼睛肿成核桃,伤口没有那么恐怖。一切恢复正常,新开凿的“人工运河”畅通无阻,开始按照大夫们设定的路线工作,可以出院。还在病床输液的当儿,下一个入院的病人已在床前守候多时。

    一周后去医院拆线,彻底告别了泪眼婆娑的窘态。此刻发现,不被顽疾所困是可望可及的,会让你的生命质量有了新的改善,质的飞跃。瞬间迎来的那种“侈奢”的生活状态,居然如此微妙,如此美好。感谢生活,感谢医术高超的医务人员。经历这些,你不得不信,医生有的是办法,在可能的情况下,他们总会找出一条途径,给患者一个满意的结果。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

    在我们的生命绿色通道上,驻守着无数绿色卫士。他们脚踏实地,伫立在生命至上的制高点上,随时做好待命、接力、投入的战斗姿态,用智慧和努力,攻克一道道生命复苏的密码,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这是一个身怀绝技的特殊群体,一群不辱使命的白衣使者。

    都说职业会改变人的性情,会重塑人的精神家园,对此,我深信不疑。要不然,为什么三个大老爷们的手,会那么轻柔为你拂去病灶?为什么他们懂得病人心理,不时地为你嘘寒问暖轻轻地送上精神安抚?为什么素不相识的人,会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下建立起彼此的信任,让生命健康之花重新怒放?仔细琢磨,便会有这样的答案: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时,已决定了这样的职业操守。耐心细致,不厌其烦,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对事业的严谨,对前沿医疗科学技术不断探索的精神,成为前行的动力和源泉。经验积累,学术攻坚,科学研究,门诊坐堂,业务创新,教学示范,查房问医,调节医患矛盾等等,这些看起来琐碎而繁杂,也正是年复一年的重复性劳作中,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位学者专家,锤炼成一位资深名医。求诊访医,妙手回春,手到病除,最终得益的是你和我这样普普通通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