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工作取得突破

06.02.2017  13:30

   

省非公经济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对全省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通报显示,去年以来我省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放贷量明显增长,截至2016年底,已累计为2094户小微企业发放互助担保贷款81.78亿元。从放贷情况来看,互助担保贷款产业分布广泛,惠及各产业领域。从地域来看,天水、白银、酒泉贷款量位居各市州前三名,分别为35.0018亿元、11.2059亿元和9.9796亿元。从银行情况来看,甘肃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兰州银行放贷量较大,分别放贷953户50.1058亿元、639户8.7633亿元、87户6.814亿元和158户6.446亿元。

2015年10月,省政府安排财政资金1.6亿元,建立了省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并首先与甘肃银行签订协议,先期开展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工作试点。11月26日,全省14个市州同步向142户小微企业发放第一批贷款,共计8.58亿元。基金运作主要采取政府提供“风险补偿金”,企业提供“互助担保金”,撬动银行放大比例发放贷款的方式,建立了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池”。这一融资模式属全国首创,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和热情响应。

为进一步扩大贷款规模,2016年2月底,省政府研究决定将风险补偿资金增加到5亿元,将责任主体放到市州人民政府,按省、市2:1比例配套,不搞平均,并扩大合作银行范围。4月7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管理办法》,由省非公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同12家金融机构和7家保险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形成了“政府+银行+保险+企业”的贷款模式。各市州政府纷纷克服困难,筹措资金3.75亿元建立了基金分池。12月12日我省召开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座谈会后,各地工作进度明显增强。截至2016年底,累计为2094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81.78亿元,比11月底的36.58亿元增长了45.2亿元。

从放贷情况来看,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惠及各产业领域。一、二、三产业贷款分布基本平均,第一产业贷款企业643户、贷款金额27.6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3.85%,第二产业贷款企业434户、贷款金额26.89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2.88%,第三产业贷款企业1017户、贷款金额27.21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3.27%。重点分布在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企业643户,贷款金额27.6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3.85%;制造业贷款企业294户、贷款金额17.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1.64%;批发和零售业贷款企业613户、贷款金额16.0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9.65%;建筑业贷款企业77户、贷款金额5.83亿元;住宿和餐饮业贷款企业177户、贷款金额4.99亿元。

  通报指出,部分市州政府主体责任落实不够,思想认识和协调落实不到位。个别签约银行对《基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研究不够,惧贷惜贷现象普遍,并变相抬高门槛。下一步,要从强化主体责任,加快放贷力度;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工作落实;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等三个方面下功夫,着力助推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