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省委双联“六项任务”认真落实“村村十件实事”

01.08.2014  17:41

近期,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双联”工作组先后赴临夏州广河县三甲集镇陈家庄村、和政县马家堡镇中庄村、陇西县菜子镇二十里铺村、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鲍家村、通渭县陇山乡古湾村、马营镇华川村和油坊村、白银市靖远县东升乡小塬村开展“双联双提升村村十件事”为主题的种养技术培训和产业扶持活动,以提升当地农民素质和产业发展水平。

活动期间,省教育厅办公室、财务处、科教处、装备办、学位办、高校后勤办和通渭县双联办公室等部门负责“双联”工作的同志作了大量协调配合工作。

一、积极沟通,充分准备,认真践行群众路线,有效落实“双联村村十件实事”。为有效开展主题“双联”工作,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双联”工作组提前同省教育厅双联办和8个村“双联”工作组及村委书记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各村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充分准备需要的资料和用品。

整个活动中,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双联”工作组紧紧围绕省委双联“六项任务”,深入村社,认真开展“村村十件实事”活动。一是工作组根据各村主导产业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向8个村340名农民开展了养羊、养牛、玉米、马铃薯、蚕豆、中药材种植、云杉、油松育苗等专项技术培训,并解答了农民生产中有关玉米害虫地老虎、马铃薯晚疫病、环腐病防治、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牛羊口蹄疫、磷、硒缺乏症等疾病防控方面的实际问题。二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与管理、子女升学教育、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农产品销售等方面为农民进行现场咨询。三是向参加培训的农民赠送学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印的《肉羊养殖实用技术》《畜禽养殖技术》《苹果栽培技术》《日光节能温室建造与栽培技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读本》《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与管理指南》《人格与创业教育》等农技、经营、教育、政策方面的书籍164套。四是赠送双联宣传画450幅,手提袋420个,加强双联政策宣传,促进农民观念转变。五是发放铁锹、簸箕等农资用品357个。六是为农民播放牛羊饲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种植有关的科普片。七是在村委会悬挂“双联”联系牌,提供咨询电话和网址,方便农民进行技术咨询。八是建设农民创业培训网站,为农民通过网络学习、交流、创业及了解市场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九是与各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进行交流与探讨,对合作社规范化运作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十是同各村村干部、种植养殖生产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进行座谈,认真调研了各村产业发展现状、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状况、农业生产示范户发展规模及参加培训农民的有关情况,全面了解各村经济发展及主导产业发展情况,了解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为各村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另外,针对村民对政策的不理解及对有关部门的误解产生的不良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和解疑,鼓励村民利用国家的好政策积极发展产业,勤劳致富,科学发展。

在开展培训活动的同时,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农民广泛征求学院在人才培养和服务“三农”等方面存在的“四风”问题,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分类整理,建立台账,即知即改。

这次开展“村村十件实事”活动,农民普遍认为,培训确实解决了他们生产中的困惑与技术难题,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学到了一定的实用技术,希望省教育厅和学院把这项活动长流水、不断线的开展下去,为他们村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二、认真总结培训活动,制定有效措施,做好下一步“双联村村十件实事”工作。通过实施“双联双提升 村村十件事”工作,深入8个村生产一线,调研了解到农业生产中农民种养技术欠缺,发展资金困难,产业发展规模相对较小,粗放经营,市场信息不对称,组织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针对了解的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下一步“双联双提升 村村十件实事”工作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制定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抓好工作实效。一是继续编印中药材、马铃薯种植、园林苗木育苗、养牛、养猪方面的实用技术指导书籍,向产业发展对口的“双联”村发放,把面对面的技术培训同生产实践学习提高结合起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协会的运作指导,促进其规范化、科学化经营管理,逐步扩大规模,发挥组织、示范和引领作用。三是对省教育厅双联的其他近二十个村,计划分三批在年内开展好“双联双提升 村村十件事”培训和产业扶持活动。四是引导和推广发展好的典型村的经验和做法,做实“双联”工作,促进其他村社的整体发展。五是计划下年度针对各村产业发展状况,对基层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进行系统培训,转变其观念,提升其综合服务能力、技术指导能力、产业谋划能力;分类将农业生产示范户邀请到学院进行专项培训,提升其生产与经营管理能力,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头作用,并对各村的产业发展进行跟踪服务,推动全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