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承录在省委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座谈会上的主题发言

12.06.2016  17:18

构建协调推进制  促进非公经济跨越发展

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省非公经济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郭承录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联组会上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和“两个不可侵犯”,强调了发展非公经济的“三个没有变”和“三个平等”,直言非公经济遇到的“三座大山”,指出了重点解决好的“五个问题”,明确了建立“”和“”的政商关系,为进一步推进非公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实践证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放手发展非公经济,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全省非公经济占到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战略决策,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和甘肃实际。今天,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推进非公经济发展座谈会,既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有效举措,也进一步彰显了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推进非公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必将进一步激发全省非公经济发展的活力,意义非常重大。

2012年5月,省委、省政府将省非公经济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了省工商局,我们面对缺人员、缺机构、缺编制、缺推进手段等困难,从内部调剂组建起了工作机构,确定了专职人员,充分发挥调查研究、制定政策、督查落实、协调组织、宣传造势等职能作用,着力构建“六大推进体系”,并当好简政放权、深化改革的“先行官”,助推全省非公经济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一、构建政策推进体系,不断加大扶持引导力度。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12年12月、2014年4月、2015年7月,先后起草并报请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等3份文件共78条政策,印发了“十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的“五个突破口”和“五大举措”,协调督促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和相关部门分别细化、实化了政策措施,制定了配套措施,促进了政策落地。同时,学习借鉴外省市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特别是参照重庆、贵州的做法,建议兰州市推出了“3个20万”的扶持创业政策,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二、构建组织领导体系,充分发挥协调推进作用。 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着手,制定领导小组工作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省级领导干部联系商会制度和领导干部帮扶非公企业制度等,细化了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每月一例会,协调推进工作落实,有效增强了部门之间的工作合力。同时,协调各市州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助推非公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我省“十大工程”实施方案得到了国务院民间投资督查组的肯定。

三、构建政务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充分发挥商事制度改革“先手棋”的作用,全面落实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简化住所登记手续、电子化登记管理等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行“三证合一”,率先做到 “零收费”,并将绝大部分登记事权调整下放到市县工商部门,推行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和变更通知书就近属地领取制度,推进改革全面发力,释放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潜能。2014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新增市场主体50.53万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920户。“十二五”期间,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由“十一五”末的65.1万户发展到128万户,接近实现翻番;注册资本总额由0.41万亿元增长到1.82万亿元,翻了两番多,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刊发报道,成为甘肃2015年年度十大新闻之一。

四、构建要素支撑体系,着力解决瓶颈制约。 坚持把市场准入、改善融资、人才培养、招商引资、转型升级等作为促进全省非公经济发展的关键,不断推进工作创新。在市场准入方面,实行“三张清单一张网”管理,审批事项由原来的201项减少为15项,将134项前置审批项目改为后置,并主动履行“双随机”“双告知”“双公示”职责,努力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建议省政府出资5亿元,建立了甘肃省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全省第一批12.2亿元贷款已惠及到282户小微企业。目前,各市州正在同各大银行对接落实扩大范围和规模的政策。在人才建设方面,通过组织实施“民营企业家千人培训计划”“民营企业家管理创新能力提升培训”“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和赴外考察学习等形式,加大非公经济人才队伍建设。4年来,会同省委人才办、省人社厅等部门举办规模较大的培训班6批18期,培训非公经济人员3000多人次,为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动力源。在招商引资方面,一方面积极参与“兰洽会”“民企陇上行”等活动,一方面亲自组织外出招商。2012年至2014年共独立招商1294.26亿元。在促进转型方面,强化引导服务,全力支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助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和“铺天盖地”发展,特别是积极扶持做好“个转企”和“小升规”工作。近5年,已扶持10023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扶持4077户中小微企业升级为规上企业。

五、构建督查考核体系,推进工作落实到位。 坚持把督查考核作为扎实推进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全省《非公经济发展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和《督查考核实施方案》,坚持督查与调研相结合,通过面上调研、问卷调查等,解剖麻雀,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了平时有检查、半年有督查、年终全面考核,推动了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的落地、落细、落到实处。

六、构建舆论宣传体系,激发全民创业热情。 通过开设“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网、组织“非公经济宣传月”、全省非公企业先进事迹报告会、十大杰出企业家候选人评选、非公经济好新闻评选、非公企业和非公人士系列采访等大型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助推非公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和先进事迹,在全省范围内营造了全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全省非公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2012年以来,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2.4%,2015年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5.8%,提高了7.6个百分点。全省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24.66万户,比2011年增加了52.83万户,增长73.55%;非公经济实现地方税收249.85亿元,占全省地方税收总额的49.17%;非公经济每年新增从业人员34.85万人,总量达到380.12万人,比2011年增长了84.65%,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非公企业进出口总额374.2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5.3%,其中出口占全省的93.1%,成为我省出口贸易的主力军。

我们也清醒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三座大山”在我省表现突出,非公经济起步晚、底子薄、总量小、层次低的特征还没有根本改变;政策落实不到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市场化机制还不完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融资难、融资贵以及人才、用地矛盾尚未有效解决;市场准入限制仍然较多,“办照容易办证难”问题凸显,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

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抓住机遇,提振信心,乘势而上,进一步掀起推进全省非公经济发展的高潮,实现非公经济快发展、大发展。二是充分发挥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加强部门协作,狠抓政策落地,全面推进省委、省政府三个《意见》和“十大工程”任务的落实,确保实现今年全省非公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三是注重破解“三座大山”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当前突出抓好互助担保贷款工作,撬动银行放大贷款额度,为企业融资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服务,切实解决融资难题。四是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坚持“”字优先,“”字跟进,“”字保障,真正做到能减则减、能放则放、能优则优,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五是进一步强化非公经济发展的宣传引导工作,建立“”“”新型政商关系,做到亲商、安商、富商,保护非公企业合法权益,营造更加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法治和市场环境,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