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卫生计生委、省肿瘤医院双联工作纪实

30.11.2015  09:56

冰雪融化,乍暖还寒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祖国的大江南北,用“翻天覆地、日新月异”和“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来形容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都一点为之不过。

      然而甘肃是一个农业省,农村人口多,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解决了温饱的农村,贫穷依然是困扰“三农”的首要问题,在全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地处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的静宁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一进入静宁县,人们就会依次看到三块醒目的标语牌:“全国教育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基地”,这三张响当当的名片,记录着静宁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谱写的新传奇。

      1935年9、10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红二方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前后途经静宁,毛泽东和一方面军总部在静宁界石铺曾作短暂停留。次年10月,红二方面军长征途经静宁,在界石铺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部分部队会师,进入陕甘根据地。静宁人民曾经手提小米肩挑包谷为红军提供补给,军民之间结下深厚感情。经过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甘肃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各种原因,静宁的自然条件差、南北中西部贫困差距大、经济总量小,贫困人口多的县情基本没有改变。这块充满神奇的红色热土地处黄土高原,贫困程度深、农村生活条件差依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位于静宁西部的细巷乡朱张村、中华村更是穷得叮当响。2011年,当全国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时候,朱张、中华村的人均纯收入还不足2000元。父老乡亲就连一次普通的感冒都不敢得、不能得,得病就得花钱,可钱在哪儿呢?在当地流行的民谣道出了农民看病的困惑:“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住上一回院,一头猪白养”;“得了肠梗阻,白打一年工”。在未实现医疗保险制度前,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难倒农民的头痛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一个家庭难以承受之重。

春雷乍响 破茧成蝶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省委决定,从2012年开始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确定了基本原则、六大任务、八个全覆盖和五件实事。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党组审时度势,深刻把握省委的意图,立足卫生计生行业特点,提出五项主要任务、四项目标和村级三件事的要求,全面落实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工程的各项措施;在静宁县的细巷乡朱张、中华村实施双联工作,由甘肃省肿瘤医院协助开展工作,按照“强基础、促发展,保健康、促小康,树形象、练队伍”的思路,带着对农民兄弟的深厚感情,一心扑下身子帮穷亲。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省卫生计生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存文,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甘培尚带着干部走出机关大院来到乡村,结对子、帮乡亲,说说政府要干什么,听听老百姓在想什么,问问穷根子在哪里,想想富路子在哪里?抱着不脱贫不致富不回头的决心。绝不让一个孩子因没钱而上不起学,绝不能让一个病人因没钱而看不起病,绝不要让一户家庭因贫困而生活不下去!甘肃省卫生计生委的双联点朱张、中华村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两个毗邻村有14个自然村民小组,共297户1397人。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世世代代靠天吃饭,过惯了苦日子的农家人对未来没有太多的希望,在百姓的脑海里小康不知离他们有多远。

      李存文主任、甘培尚局长工作路过静宁,念念不忘“双联工作”,一定要抽出时间到村里走一走、看一看,实地调研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带领双联干部和乡政府干部一道深入农户做思想工作,2013年带领村民代表赴平凉泾川参观养殖业,帮助村民开阔视野和拓展致富思路;2014年带领乡村干部赴陇南康县考察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赴庆阳市庆城县苹果基地参观学习现代农业暨果树栽植技术。

      小康步伐看双联,工作好坏在干部。双联干部和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疏通纠结在百姓心中的疑虑。

润物无声 遍地梨花

      “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致富难”是朱张、中华村的真实写照。2012年的春天是个不平凡的春天,省卫生计生委决定在两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危房改造及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整村推进项目,新修水泥硬化道路10.2公里、给两座溏坝实施加固工程、新修建两处文化广场并实施了亮化工程;为当地学校安装自来水及捐赠学习用品,每年支助新入校的大学生。“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是两村的真实生活写照,如今平坦的水泥硬化路和清澈的自来水,让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4、2015年春节临近,农村大地到处洋溢着欢快祥和的年味,家家户户都在置办年货。省卫生计生委李存文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甘培尚局长带领双联干部给特困户带去了过年物资,为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准备了过冬棉服和慰问品,为孩子们带来了各类学习用品。老乡们看到卫计委领导和省肿瘤医院专家们,三步并做两步迎上前,双手紧紧抓住“亲戚的手”把近年来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家长里短唠个不停;委领导们看着乡亲们脸上堆满笑容,心里也就更加的踏实。

      朱张、中华两村以种植小麦为主,经济作物面积小,针对这一现状,省卫计委多方筹措资金,拿出26万元购置了苹果树苗,如今两村新植果园面积达到了4000多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7000多亩。2015年的8月,正是苹果生长、秋粮拔杆的最佳时期,可是老百姓的脸上怎么也看不到喜悦之情,老天爷已经有50天没有下一滴雨了,春天的墒气已经被火辣辣的太阳烤干了,可正是农作物急需水份的的黄金时期,这可咋办呀,愁坏了农民兄弟。当李存文主任、甘培尚局长听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奔赴朱张、中华的“双联点”,和乡村干部一道商量对策。两位领导最后决定拨出专款,立即实施抗旱保苗提灌工程。乡亲们脸上才露出了笑容,一茬秋粮又有了好的收成。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苹果丰收时”;看着漫山遍野的新植果园,他们仿佛看到枝头已结满了幸福的果实。

      如何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彻底扭转“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现状,这一直是省卫生计生委领导为全省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奔小康促健康、小康水平看健康”。省卫生计生委先后派出十七批次的医疗队,由医院领导带队走村串户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为慢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为他们制订健康指导和康复计划,定期上门为长期卧床的病人义诊,并为他们带去了常用药品。在两村新修标准化村卫生室两痤,配备了药品和医疗器械,对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和村医进行了专门的培训。为全村300户人配发了健康工具包,在全县范围开展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手把手的教会群众防病治病。

      双联工作开展以来,省卫生计生委经多方筹措。为双联县的县医院新修建住院部大楼,县妇幼保健院实施整体搬迁并已正式投入使用;即将实施的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和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必将为老百姓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带来极大的方便。

      省卫生计生委、甘肃省肿瘤医院通过多方筹措,共计投入资金近1300万元,农业基础得到了夯实,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支部共建”是做好党的基层工作,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组织保证,提高基层党员的思想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变“被动输血为增强造血能力”,树立党员的榜样力量,使每一个人掌握一门致富技能。

      如今两村的人均纯收入已超过5000元,朱张、中华村的今天已是今非昔比。农民的口袋鼓起来了,整齐的太阳能路灯让黑夜亮起来了,宽阔的水泥硬化路、整齐的砖瓦房、干净的院落、合理的产业结构,蓬勃发展的养殖业掀开了新农村建设新的一页。“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生活宽裕”是党在新时期提出建设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我们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老百姓脸上的笑容多了,心里乐了,村子里的污点变亮点、家园变花园、陋村变乐区,穷乡变富壤。但省卫生计生委的双联干部又在谋划着下一步的宏伟蓝图。

长风破浪 扬帆起航

      双联工作开展4年来为朱张、中华两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陇原处处巨变无声,这个曾经贫穷的小山窝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排排新建的砖瓦房、整齐的果园、清澈见底的提灌塘坝、平坦的水泥硬化路、拔地而起的村卫生室和两委办公室、宽阔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这都是双联干部和群众一手绘制的美好图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回顾过去,一路汗水一路歌;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双联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正在描绘着精准扶贫的宏伟蓝图,和父老乡亲一道倾心谱写流光溢彩的历史新篇章,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迈向更加辉煌的征程,以澎湃的激情绘就更加壮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