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老兵忆“死亡战俘营”:一生当中丢失的岁月

17.08.2015  17:54

11日上午,记者、网友一行来到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参观采访。图为陈列馆内展出的战俘营建筑还原沙盘,分布着战俘生活区、战俘工厂等不同功能区。

  中国兰州网8月17日消息 8月11日,盛夏的沈阳晴空万里,人民网记者、网友一行来到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的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

  陈列馆占地面积12900平方米,作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系列展馆的组成部分,于2013年5月18日对外免费开放,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反映二战期间日本设立盟军战俘营历史的国际性题材陈列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特殊战场’,它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无视国际公约、关押和残害战争俘虏的见证;是中国和美英等盟军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见证”,“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高建说。

  是什么让这里成为了反法西斯的“特殊战场”?这里又留下了关于中国民众和盟军战俘怎样的故事?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展馆。

   唯一保存完整的日本建战俘营让遗迹讲述历史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从“单线作战”变为“双线作战”,面临着劳动力以及战争资源的严重不足,根据“以战养战”政策,日本将战俘运到本土及世界各地所建的战俘营进行劳役。

  1931年至1941年十年间,日军占领东北,沈阳成为日军重要的重工业生产中心,是战争所需军备及物资的重要后方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沈阳的军工厂进口的是美国机床,战争爆发后,军工产品生产得不到支持,无法为战争提供保障。为补充人力,日本政府从菲律宾战场的一万多名美军战俘中,挑选出具有专业技能者2000余名于1942年11月送达东北。

  战俘经过了战争、饥饿、传染病等等的折磨后,身体状态非常糟糕。战俘劳作的军工厂“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位于战俘营西侧,而战俘到达东北时,因战俘营尚未建成,他们暂被关押于东北军第七旅驻地,每日需被迫步行五公里到工厂劳作,为沈阳军工厂生产机床和武器。

  “当年,日军在热带地区俘获的战俘羁押至寒冷的中国东北地区,这本身就违反关于战俘待遇的相关国际公约”,高建介绍说,日军在沈阳战俘营内对战俘们进行了残酷的折磨和精神上的摧残,战俘曾写下回忆文字称,“饱受寒冷是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折磨”,拥挤不堪的居住条件、恶劣的卫生环境、疾病、严密监视、随意搜身、毒打、关禁闭,等等,给战俘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并造成了很高的死亡率。对于幸存的战俘来说,在沈阳战俘营被关押的近三年时间,是他们“一生当中丢失的岁月”。

  据高建介绍,从1942年11月至1945年8月,沈阳战俘营共关押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新西兰等国战俘2000多名,战俘国别多、级别高、数量大,是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设立的的典型战俘营。

  “二战期间日本曾建立了200多座战俘营,目前为止只有这一座比较完整保留下来”,高建说。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由历史遗存和史实陈列馆两部分组成,保留了战俘营房及附属设施、日本管理人员用房等建筑遗存。展览通过300多幅历史图片,150多件珍贵文物及国内外历史档案、史料等,真实再现了盟军战俘的苦难生活、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以及与中国工友的深厚友情。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