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三伏天”防暑是关键
04.08.2014 01:36
本文来源: 兰州日报
进入7月后,就到了所谓的“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而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暑热暑湿就成了我们防范的重点。三伏天如果进行体力活动,出汗量就会大增,导致人体散热出现困难,热量积蓄在体内,可能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许多人在三伏天会感到口干、咽痛、烧心等,在中医看来这其实是上“火”的表现。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上焦(心肺部位)有火,多表现为咽喉疼痛、口干、唇裂、目赤伴有干咳。小孩可表现为不肯吃饭,烦躁不安,甚至不愿喝水,口腔疼痛。因此,“下火”是夏日防暑的必备功课。
专家建议,在“三伏天”,人们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吃油腻和辛辣食物,同时可以适当服用适合自身体质的降火药物。如老人和小孩由于体虚,可服用药性缓和的“玄麦甘汤”,即玄参、麦冬、甘草;年轻体壮者可在此基础上,加服清热解毒的药,如板蓝根、山豆根等。
由全国著名口腔专家黄铭楷教授研制的白云山口炎清颗粒含有被誉为“清热之极品,疮疡之圣药”的山银花以及滋阴效果显著的玄参、麦冬、天冬等有效成分,具滋阴、清热双重作用,既能抗菌消炎,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标本兼治。
本文来源: 兰州日报
04.08.2014 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