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游客“十大陋习”

27.02.2015  12:46

常听到一种说法:“每一个中国人出国后就代表中国”。“窥一斑而见全豹”,外国人往往就是通过中国游客的个体行为来诠释中国。在老外们看来,中国游客所谓的“陋习”背后,其实更多属于文化差异形成的习惯不同所致。

改正自身陋习,并非难于登天。如果到了海外时刻能将“众目睽睽”或“旁边有人”牢记于心,自然便会规范自己的行为表现。无论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每一位走到海外的中国游客,其实都是中国的“民间大使”,都是中国的“代言人”。以下盘点的便是不少中国游客都或多或少地中招过的“10大陋习”,读者可以此为鉴,对自己或身边的朋友给予适当的提醒。

陋习1 暴发户心态较突出

能去国外旅游的中国游客,一般都不会太穷。于是乎,不少人出境游时常常有意无意暴露出暴发户心态。不少外国旅游从业者反映,近年中国游客已成为出境游最舍得花钱的群体之一,同时也是“最难伺候”的群体之一。不少财大气粗的中国游客觉得钱能解决一切问题,可有时有钱也未必能解决问题。

在很多中国游客看来,自己出国游花钱是用来享受的,想干嘛就干嘛,顾客就是上帝。所以出现了很多以下情况:在星级酒店穿拖鞋T恤到处乱逛;在艺术博物馆穿着随意,变身抠脚大汉;高档自助餐厅吃饱喝足后,还用餐盒装食物回去当夜宵。在很多老外眼中,这些行为无疑让中国游客减分很多。

52岁的意大利资深华裔导游林先生,上世纪90年代从国内移居意大利,从事导游工作接近20年。让林先生印象深刻的是,国内一些“土豪”游客稍不顺心时,就习惯摆出训人姿态,指手画脚。而“有钱任性、说话大声”是不符合意大利人价值观的;他建议,一些有钱人应该学会与人平等交流。

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某些中国游客暴发户心态更明显,这也是中国游客“成长中的烦恼”。目前在津巴布韦做田野调查的北大博士沈晓雷了解到,不少中国游客盯上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的漂亮小别墅。有机会赴非旅行的中国游客往往都很“土豪”,很多人一见到漂亮的房子就去敲门问人家卖不卖,这在当地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陋习2 拍照随意走马观花

不少中国游客爱自拍胜过拍风景,就算拍风景,也非得把自己塞进去,似乎不这么做,就不能证明自己到过景点。无论是在悉尼海滩,还是在普吉岛海滩,大部分衣着休闲的人们,或在金色沙滩上晒太阳,或在湛蓝海水中弄潮。但还有一群人,衣装齐整,胸前挂着沉甸甸的单反相机,在沙滩上匆匆拍照后,匆匆乘车赶往其他景点。后者几乎多数都是中国游客。

一些西方旅游业者反映,“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回到家什么都不知道”是不少中国游客的真实写照。较之于尽情享受假期的西方人,中国游客的行程永远那么紧,他们要么不会玩,要么没有时间玩。

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在于中西游客的旅游休闲取向不同:中国人倾向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游览更多地方、拍摄更多的照片;西方游客则倾向于放慢节奏,尽情享受当地的自然和人文元素。

比如,不少外国游客把观光当做主要任务,沿途顺便拍照或自拍,而一些中国游客本末倒置,将拍照看作是旅行主要或唯一的任务,一路的风景基本上都是透过相机镜头观赏。一些无论是行程规划还是着装都不专业的中国游客,唯独拍照设备最先进专业。

中西方游客的两种玩法,前者重在行走,后者重在放松。孰优孰劣,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旅游的妙处在于放松身心、开阔眼界,而不在于走马观花、疲于奔命。老外导游们建议,旅游最重要的是亲身体验,不要让留纪念或炫耀心理占了主要。

陋习3 爱耍小聪明占便宜

据沈晓雷博士介绍,今年1月14日至19日短短5天内,津巴布韦哈拉雷国际机场先后发生3起中国人非法携象牙的个案。在津巴布韦,象牙可以通过在专门的工艺品店销售。但在离境出关时,购买者需花50美元在国家野生公园申请正式出口文件,每人最多可以携5件牙雕产品。但是,为了节省50美元或携带数量超额的牙雕,一些中国游客在出境时“各显神通”,将牙雕用锡纸包裹起来,或用铁盒藏起来。

殊不知,现代探测设备一下子就可发现其中猫腻。这导致不少中国游客在机场出关时都受到特别严格的盘查。

在泰国有很多比较少人去的小岛,海边有一些没上锁的香蕉船。有些中国游客会抱着没人管的心理去玩。但紧接着问题就来了:香蕉船的主人出现,向游客狮子大开口,双方就必然有一番争吵。

南非《华侨新闻报》记者麦基还介绍说,在南非的克鲁格公园,常常有中国游客忍不住会把可爱的小蜥蜴藏在衣服口袋,想偷偷带出来,结果被公园警卫发现,弄得十分尴尬。

陋习4 购物阔绰但爱砍价

一些中国游客不管到哪儿,总喜欢跟外国商家砍价,甚至砍得“昏天黑地”,哪怕只便宜1美元。而一旦商家坚决不打折,中国游客就十分不乐意购买。在中国的商业文化中,讨价还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在欧美很多国家,商品都明码实价,讨价还价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威士忌博物馆,有一对中国夫妇一口气买下5大瓶威士忌。交易完成后,丈夫却看上出售的苏格兰麻料布袋。“买了这么多东西,难道不能送我们几个麻袋吗?”他大声对妻子说。

10分钟后,经理出来,表示只能多送1个麻袋,这位中国男子最终热情地握了握店员的手。一位店员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索要赠品的中国游客也有,有些还会讨价还价。只要要求不太过分,我们都会尽量满足。”在导游看来,老外很讲原则,不讲价就是不讲价。

陋习5 公共场所喧哗

抢座、占座、插队和大声喧哗,这是一些中国游客的典型作风。中国人喜欢热闹,所以出行时呼朋唤友,有说有笑,浩浩荡荡几十人,有时就忽略了其他游客的不满。

在国外,保持公共场所安静是各国游客默认的事,可是一些中国游客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南湖国旅导游谭春勇带出境团已有6年,在他的印象中,中国游客和当地人发生冲突,更多是因为文化差异大。“我们团很多广州老年人,他们聚到一起一开心就会大声讲话,就像在广州茶楼一样。”他说。“住进欧洲酒店后,他们会互相‘串门’,有时甚至开着房门大声聊天,这样就影响到了其他游客休息。

又比如,日本人在公共场所都喜欢举止安静,不会因个人原因打搅他人。但中国游客的谈话声音和高声打电话就会显得很突出,如在东京地铁内,也让一些当地民众有所不满。

陋习6 缺乏尊重隐私意识

一些中国游客可能缺乏尊重他人隐私和个人空间的意识。比如,一些中国游客看到金发碧眼的国外小孩,经常会忍不住未经许可就拍照,可能会引起家长的反感。谭春勇说:“有些老人家觉得,自家孩子被别人夸奖会感到特别光荣,所以遇到可爱的外国小孩就会使劲拍照,使劲摸。有次在意大利的邮船上,一个团友就把人家孩子给摸哭了,孩子家长立马报警。

另外,在海滩上,一些全身长袖长裤的中国游客未经允许就拍几乎全裸的外国游客,也会引发许多不快。

记者接触的导游们还提及这样的经历:一位广州阿伯因时差睡不着觉,凌晨三四点跑到法国某酒店门口的广场上打太极拳,还一定要按照自己平时在国内的调子节奏,自己大声喊着咿呼哈,大半夜很多酒店的客人被吵醒了。

陋习7 卫生习惯不够好

乱扔垃圾是国人海外旅游最常见的一种陋习之一。国外对乱扔垃圾的行为惩罚更严格,除了罚款之外,甚至会处以监禁。针对中国游客乱扔垃圾的现象,日本政府就曾在景区专门设中文提醒:“中国游客请勿乱扔垃圾”。

还有一个“文明的细节”是牙签,中国游客出国后还是“中国思维”,在一家高级西餐厅吃饭后找服务员要牙签,服务员都愣了;游客们也急了,这么高级餐厅连牙签都没有!

一些有经验的法国人甚至开玩笑说,巴黎的餐厅不用进门就能判断哪里是华人开的餐馆,哪家不是——因为只有华人餐馆外面的石板路缝隙里,全是牙签。

导游林星豆反映说,很多中国游客使用公共洗手间总是要脚踏便板,以至于使用后的冲洗型马桶坐板总会多了很多脚印。一些国家不得不通过画图来说明如何正确使用便座,或者用中文写明:禁止脚踏坐板。

陋习8 入乡不懂得随俗

麦克·怀特莱是悉尼海关的工作人员,他有一项特殊的技能就是能在众多入境游客中甄别中国游客。他说,澳海关对于过关检查有十分严格的规定,尤其是生鲜类含有动植物成分的物品,而中国人成了这项规定最常见的犯规者。

麦克说,常有来自中国的老人家带着家乡食物过关,被海关没收后不依不饶。他说,不少中国老人不理解不能接受被带走物品,大声质问与他争吵还算好的,有的老人甚至又哭又喊,最夸张的是一位老人家在地上打滚,坚决跟澳海关抗争。

陋习9 时间观念不够强

在日本从事导游工作十多年的林星豆提起中国游客的时间观念,就一肚子苦水:“酒店规定中午11点退房,他们偏要在酒店内消磨时间,下午3点才慢慢悠悠退房。导游向酒店人员一直赔罪,客人连一句谢谢都不会说。

对于伦敦华人导游刘业洪来说,带中国旅游团的一个很大的困难就在于如何让沉迷购物的中国游客守时。“有些人会因购物忘记集合时间,把整个行程拖慢。这时我会到街上最热闹的商店去找,忘记时间的客人一般就在那里。

陋习10 明知故犯难守规定

在很多国家,一些行为是被禁止的,比如在某些寺庙内拍照,或者在禁烟区吸烟,又或者给景区内的动物喂食。一些中国游客则没有意识到相关规定,直到工作人员出面劝阻,而就是这些行为令中国游客的形象在外国人的眼中变差。

中国游客要顺利地在欧洲玩下来,还要克服一些生活“惯性”,比如在禁烟场所抽烟、不愿意给小费等。

驻穗领事点评 赴日中国游客购物习惯发生变化

很明显,近几年来中国游客赴日旅游人数一直大幅增长。中国出境游热现象,其实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人出境游热类似。当时,日本经过20年的经济发展,大家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欧洲到处挤满了日本人。小时候我看新闻,有个场面印象很深,在法国巴黎的LV专卖店门口等着一群着急的日本人,店一开门大家就冲进去。

很多中国游客都对日本传统文化感兴趣,喜欢住日本的传统旅馆。有些中国游客不了解进屋前要脱鞋子,这是中日的文化差异所致。到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旅馆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些本地风俗,尊重当地习惯。当然,日本的传统习惯也会为游客而改变。比如,日本传统的温泉是不穿泳衣的。如今一些温泉也会专门开辟外国人温泉区,允许外国人穿泳衣,适应外国游客的习惯。

中国游客赴日购物也在发生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次我在东京的一处超市购物,碰到一批中国游客,他们希望在超市买到日本制造但价格实惠的东西。

如今,这种状况很少见了,到东京的中国游客更青睐类似银座的高级百货。得益于人民币升值,2014年中国游客到日本购物与两年前相比相当于便宜了20%。数据显示,中国游客赴日旅游的主要活动集中在观光、购物和品尝料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