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5万元存款被“盗”凸显监管漏洞
在大多数老百姓心中,把钱存入银行比放入保险箱更安全:贼偷不走,火烧不掉。但发生在浙江杭州的一桩大案,却让许多人大跌眼镜:42名储户存在杭州联合银行总计9505万元的存款“被盗”。
杭州西湖警方今天通报称,目前涉案的9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落网,8名犯罪嫌疑人被移送起诉,包括主谋邱某,以及邱在银行的“内应”、杭州联合银行古荡支行文二分理处负责人祝某。
通报称,该案系犯罪嫌疑人通过勾结银行内部工作人员,以高息诱骗储户存款,随后盗取储户存款,从而收取利益。
来自杭州联合银行的消息称,目前,“被盗”的9505万元存款中,除已追回的5000多万元,剩余4000多万元的差额部分,银行已经先行支付给了储户。
存款不翼而飞
邱某原是一民办学校教师,2008年下海开办投资公司从事民间借贷。前些年,浙江民间借贷问题频发,邱某公司资金也因此出现危机,并欠下多家银行巨款。
此后,为填补巨大的资金空缺,邱某设法结识了杭州联合银行古荡支行文二分理处负责人祝某,并以高额提成请多名资金掮客引诱储户到祝某处进行所谓的“贴息”存款,祝某利用职务便利暗箱操作将这些储户的钱存入后即转入邱某账户。
据杭州西湖警方调查,这些通过资金掮客存入杭州联合银行的存款,每笔贴息平均高达11%~13%。也就是说,每存入100万元,就能拿到13万元的额外贴息,并且当场支付。
但在领取贴息的同时,储户被要求签署一份“承诺书”。承诺内容包括一年之内不提前支取、不查询账户、不开通网上银行、不办理通存通兑、不开通短信提醒业务、不对在银行工作的亲人朋友提起等。“与此同时,祝某等还伪造出一份盖有银行公章的保证书,与储户签订保证书以打消部分储户对‘六不承诺’的疑惑。” 西湖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陆海竑说。
2014年年初,储户张先生在该银行存入200余万元存款,但事后查询账户时发现,自己户头上的200余万元存款竟然只剩几块钱。张先生随即向银行方面投诉,就此案发。
2014年2月14日,接杭州联合银行古荡支行报案后,西湖警方根据银行反映的近期资金流动异常以及提供的相关证据,对该案开展立案侦查。
经杭州市西湖区警方查明,从2013年12月到案发,累计发生业务50笔,被盗储户42人,涉及存款总计9505万元。
2014年3月13日,西湖警方抓获嫌疑人邱某等7人。本案另两名犯罪嫌疑人则在2015年1月相继落网。
陆海竑介绍,目前警方正在全力开展剩余赃款追回以及证据增补工作,其中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移送杭州市检察院。
密码验证实为转账验证
存入银行的钱如何被“盗”走?祝某怎么利用了职务便利、怎样进行的暗箱操作?
据西湖警方调查,签订相关协议后,资金掮客也就是中间人会要求储户将存款存入指定银行。存好钱后,中间人要求储户到杭州联合银行文二路分理处找祝某打印对账单。
在具体操作中,祝某故意要求储户二次输入密码。在打印对账单首次输入存款验证密码后,在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祝某在后台悄悄地打开转账界面,要求储户再次输入密码,而此时,祝某已实际办理了转账业务,密码验证实为转账验证。
“由于同时办理了打印对账单和转账两笔业务,祝某要求储户分别输入了两次密码,大部分储户都不会觉察到这个异常。” 陆海竑说。
因为客户账户发生转账交易,在银行电脑系统均会显示未打印账单提示。对此,祝某把应该打印在存折上的交易记录,打印在白纸上,应由储户签字保存的“客户交易单”交由中间人签字,并在事后销毁转账凭证的“客户回单联”。“也因此,祝某私自办理的转账交易,既瞒过了储户,也不被银行后台系统察觉。”
警方查明,祝某私自办理的转账交易,将存款直接转入到嫌疑人邱某、朱某和另一中间人祝某三人账户。犯罪嫌疑人收到款项后以不同比例进行分赃,其余款项被邱某用于还债等用途。
邱某向警方供认,其支付给银行工作人员祝某存款金额3%的好处费,而介绍储户存款的中间人则能拿到存款额18%以上的高额佣金。
银行内部存在监管漏洞
杭州联合银行总部设在杭州,全称为“杭州联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杭州联合农村合作银行,2011年1月5日,整体改制为杭州联合农村商业银行。据其2014年半年报显示,杭州联合银行资产总额1034.8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838亿元元,各项贷款余额604.51亿元元,下辖分支机构146家。
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14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该银行位列第488位。2006年,荷兰合作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IFC)携手入股,杭州联合银行成为全国第一家引入外资股东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杭州联合银行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一起社会犯罪团伙勾结银行内鬼的案件。他承认,在柜面授权时,未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核实,存在监管漏洞。
根据银行规定,涉及一定金额的业务,在柜员操作的同时,必须由另一人进行授权,“但授权的员工未能认真核实业务全部内容并跟储户进行确认”。
“发生在杭州的这起由银行工作人员内外勾结的‘盗窃’案,在国内其实并不鲜见。”陆海竑说,储户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会发生,高息背后往往存在陷阱,但案件也暴露了银行内部监管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