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拟规范“程序化交易”稳预期 促进股市健康发展

04.08.2015  12:59

  中国兰州网8月4日消息 8月3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等四大证券报集体发文剑指“程序化交易”,要求进一步规范程序化交易,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文章也透露出监管层对于“程序化交易”的明确态度,即将建立相关制度,加强事前预防、事中监管和实时监控。分析人士认为,证监会强化对“程序化交易”的监管意在稳定投资者信心。不过,专家也指出,当前A股走势令市场反弹的信心进一步萎缩,监管层应尽快出台措施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所谓“程序化交易”,是指根据一定的交易模型生成买卖信号并由计算机自动执行交易指令的交易形式。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等媒体采访时指出,近期,沪、深证券交易所、中金所在日常监控中发现,一些个人和机构账户存在盘中连续拉抬或打压中石油、中石化等权重股,尾盘大额集中抛售股票等异常交易行为,扰乱市场交易秩序,造成投资者误读误判,跟随交易。不排除有人故意引发市场恐慌性下跌,制造差价从中渔利。同时,在股市异常波动期间,一些具有程序化交易特征的账户参与其中,频繁报撤单,少数账户委托撤单比超过80%,干扰正常价格信号。在市场初步企稳但情绪较敏感的情况下,一些账户的异常交易行为与程序化交易风险相叠加,严重影响市场稳定。对此,沪深交易所已对“近期存在异常交易行为”的账户予以暂停交易3个月的处罚。截至目前,涉及被处罚的账户已经增加到34个。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资本市场的“双刃剑”,程序化交易对整个市场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反身性”,尤其是频繁报单和撤单,会明显误导其他交易者的投资预期,任何市场都应对此类委托进行限制。申万宏源证券首席投资顾问唐永刚指出:“程序化交易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有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操纵市场价格,误导投资人的投资决策。比如说从他披露的一些账户,大额申报,然后又大额去撤单,这样并没有造成实际的交易,而只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在某一个阶段,去影响市场的价格,进而影响投资人的判断。”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我国资本市场还处在新兴加转轨阶段,发展程序化交易尤应审慎,特别要警惕程序化交易与异常波动、操纵市场叠加的风险。从近期的市场情况看,监管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规则还需要抓紧完善,行之有效的做法要及时上升到行政规章。

  不过,上海证券首席投资顾问付少琪认为,监管层限制一些具有“程序化交易”特征的账户进行交易,并不是要否认“程序化交易”这种新生事物,而更多的是为了稳定投资者信心:“出问题的程序化交易毕竟是少数,这么多年也就出现过一起。在国外程序化交易也是非常普遍的。现在市场交易量大的话,很难说一两个程序化交易就把市场打上或打下。现在证监会从各个角度来监控这个市场,使它稳定或者是预期稳定,我想可能也是为了维护市场的信心。”

  的确,尽管近期监管层采取的一些措施已为市场信心的提振打下了基础,但持续震荡的市场仍需注入更多的信心。

  对此,申万宏源证券首席投资顾问唐永刚分析指出,从资金面看,整个市场弱势情况明显:“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无法对八月份的市场做出非常明确的判断。这种不确定包括政策层面信号的不确定,也包括投资人预期的不稳定。但从目前的资金情况看,前一周资金流入,刚刚过去的一周资金是流出的,这样一个情况很显然是不利于市场稳定的。两融余额也在持续不断的下降,在资金层面供应不上的情况下,整个市场的弱势情况是非常明显的。”

  光大证券首席分析师腾印则认为,在消息面没有突发因素出现的情况下,市场可能维持一个震荡格局:“指数处于一个年限考验的过程中,但指数的振幅总体上不会大,更多的会体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特别是赶上中报披露,如果上市公司的业绩不能与中报相匹配,在震荡格局之下,这些个股的下跌风险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