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到“绿”的见证 记60载监测生态治理的定西市水保科研所

25.07.2014  11:27

  甘肃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是甘肃省水土保持三大科研基地之一,是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综合典型监测站所在地。1992年曾荣获“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先进单位”称号。60年来,该所完成的科技成果有多项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

  2014年6月,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在定西调研时指出,定西的水土保持工作堪称全国的一面旗帜,在全国起到了典型示范的作用。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所强调的“四屏一廊”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明建设,就有三项与定西市有关。

  在研究所下辖的安家沟流域,先后有9名博士和20名硕士完成了自己的博士、硕士论文。

  研究所多年来进行的基础研究,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数据。该所的多项科技成果,通过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已经初显生态效益,改变了人们对“黄土高原是不毛之地”的习惯印象。他们用科学的数据说明,“再造秀美山川”,已经成为一个渐行渐近的“中国梦”。

  驱车在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观测站所在的龙滩流域行走,但见满目葱茏,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道路两旁,已被茂密的植被所覆盖。油松亭亭玉立、沙棘的叶缝中透出红色的浆果、柠条上结满了一串一串的籽粒,时不时有野兔从草丛中跑过,野鸡倒要从容得多,踱着步子,悠闲地在林地上觅食……如果不是在道路旁边靠近悬崖的断面上看到厚达十几米的黄土断层,真让人疑心,这里真的是黄土高原吗?多年来,人们对黄土高原的印象,就是满目黄色,寸草不生,干旱少雨,黄沙蔽日,草木都难以存活,人何以堪?但是,这里确实就是黄土高原的腹地,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触目所及,是一望无际的绿色,七沟八梁九道岭,处处都被草木所覆盖。而且,这样浓郁的绿色,一条条、一道道,明显地是人工栽植的结果。

  “谁说黄土高原是不毛之地?到了这里,你才能深切感受到人类顽强的生存毅力,人们对优良生态和美好家园的呵护,以及人们和大自然的和谐!”水保科研所所长陈瑾说,“只要采取科学的工程措施,再加上合理的社会管理措施,再造秀美山川已经不是悬念!”

  所谓的“科学的工程措施”,就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在当地适应性强的乔灌木,以及草本植物,合理栽植;所谓“合理的社会管理措施”,就是加强管理,精心管护,不要人为地破坏,坚持一段时间,黄土高原就会重新披上绿装!

  而水保科研所一班人几十年如一日,所做的工作,就是通过长时间的连续观测,为“科学的工程措施”提供最基础的科学数据。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