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借“景”兴“游”:农户家门口就业“鼓”钱袋
图为兰州绿洲贤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内,农户正在采摘辣椒。(资料图) 钟欣 摄
中新网兰州4月30日电 (记者 崔琳)4月的兰州市皋兰县,是花的海洋。时下,该县以什川“世界第一古梨园”国家4A级景区为核心,石洞寺国家3A级景区、高新农业示范园等一批乡村旅游点为延伸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正初步形成。
60岁的村民薛金元接受中新网采访表示,以前他和老伴靠种植旱地瓜过活,现在由于年龄逐渐增大,再加上卖瓜难,每年收入仅够吃喝。去年起,他们响应号召来合作社打工,每月挣三千多,再加上卖瓜收入,感觉生活有了盼头。
图为合作社农家饭。(资料图) 钟欣 摄
地处县城忠和镇六合村的兰州绿洲贤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系一家以绿色种养殖休闲为主体、吸纳周围农村劳动力就业为主的合作社,也是当地借“景”兴“游”,引导农户在家门口合作社就业增收的缩影。
记者采访获悉,该合作社理事长牟先菊是土生土长的忠和镇人,之前一直在青海从事农业开发,于近年受政府邀请返乡创业。他流转承包土地700余亩,并种植了西瓜、白兰瓜、白凤桃、红富士、早酥梨。蔬菜方面则包括生菜、西兰花、菜花等十余种农产品。
牟先菊介绍说,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与500多农户签订入社、种植协议,收购合同,同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177户628人,通过探索、创新“包销+贫困户种植”的扶贫模式,合作社无偿向贫困户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和服务,由贫困户负责种养,合作社按不低于市场价进行集中收回,为困难群众打开了脱贫致富门。
图为游客采摘蔬菜。(资料图) 钟欣 摄
经过苦心经营,合作社的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年产量近3000吨,销售额达到1500万元。2019年被授予甘肃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现有员工12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30多人,拥有高标准的生产车间、保鲜库、设备以及管理系统,实现了基地和农户的双赢。
村民陈海花感触良多,她告诉记者,一双儿女现在都在外求学,夫妻俩在家种瓜及蔬菜,三四亩旱地一年仅收入2至3万元,根本不够维持生计。为此,他们又租种了他人的地,并从去年开始起利用农闲时间到家门口的合作社来打短工。
“剪树浇水施肥打扫卫生啥都干,在家门口一个月收入三千多,既能增加收入还能顾上家里”陈海花对此表示很满意。
如今,皋兰县凭借“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建成了一批以田园农业观光、民俗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度假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并鼓励通过举办采摘节、田园美食节、户外健步节、露营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增强乡村吸引力和影响力。
皋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大名介绍说,近年来,该县将旅游扶贫作为实现生态保护和产业扶贫双赢的关键之举,建成农家乐200多家,依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太平鼓、魏振皆书法、兰州鼓子3张县域文化名片,软儿梨、白兰瓜、禾尚头面、接官亭羊肉旅游商品等县域文化旅游商品品牌,实现年销售收入1.8亿,探索出了一条文旅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新路子。(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史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