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翻篇的记忆:“黑人黑户”将在甘肃成为历史

26.10.2016  07:08

    “黑人黑户”,一段翻篇的记忆

  从今年5月起,我省对9类无户口人员依法落户。

  44年后,79岁的王凭重获法律意义上的居民身份,他的生活再也不会被困在白塔山后山朝阳村社区一带那几条狭长的山路上了。

  今年5月份,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9类无户口人员,包括政策外生育人员均能依法落户。

  这意味着,“黑人黑户”将在甘肃成为历史。

   1“黑户”王凭

  一夜秋雨,通往朝阳村的山路有些泥泞。说山路,似乎有些不准确,因为朝阳村,包括再往西一点的王保保城,都已经被元森地产的高楼所包围。看上去,城市化的脚步并不打算就此停止,朝阳村社区这一片现在已经到处是废弃的民居。

  10月22日,下午3时许,这里少有人迹,令人意外的是,在一片废墟中却传来了悠扬的手风琴声。循着琴声,在废弃的民居之间穿行,偶有尚未搬迁的居民,门口摆放的秋菊迎风盛开,才让人感觉到一丝生活的气息。转过一片废弃的民居,在一条已经杂草丛生的小路上,一位老人正坐在椅子上专心致志地演奏着俄罗斯圆舞曲《在水波上》。

  老人说,几个月前,这片地已经开始拆迁了,大部分居民也搬走了,他也很快就要搬离这里了。

  兰州晨报记者向这位老人打问朝阳村174号在哪,是否认识一个叫王凭的老人,他指了指坡底下的路口说向北走就到了,关于王凭这个人,他连连摇头说没听说过。

  王凭是谁?过去44年,他自己也一直在追问。

  眼前朝阳村174号,铁门虚掩,三层小楼的屋顶已经拆掉了。

  174号对面是朝阳村烟酒商店,门面依然保留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印记。王凭戴着一顶蓝布帽子,一身蓝布中山装外套着一件旧款的皮夹克,正坐在商店台阶上的凳子上晒太阳。

  1937年盛夏,王凭出生在兰州。在他残留的记忆里,自己打小就穷,能干活的时候就从黄河边用水车取水,做沿街卖水的小工,后来去了金城关附近的兰州白塔公社耐火材料厂当工人。

  上世纪60年代,王凭和耐火材料厂的一帮工人们插队去了古浪大靖。1972年,因父亲病重,王凭申请回兰州老家获批。此后,由于当年他不懂户口迁移政策,人虽然回到了兰州,户口却留在了插队的地方。此后,种种变故,王凭成了一个没有身份的“黑户”,并因此失去了重新工作的机会。

  前夜的秋雨过后,气温骤降。“兰州城里生下的,兰州城里长大的。”王凭说几句话,就要咳嗽,“但是兰州哪儿都没去过。”自1972年丢掉了自己的身份后,王凭说他没办法找工作,只能在白塔山、朝阳村这一带靠捡垃圾为生,从此就被困在白塔山后山这片居民区了。

  在人随户走的户籍政策下,王凭和家人多次找到靖远路派出所,拿着从大靖镇开具的曾在大靖下乡插队和大靖的户口于1984年被注销的证明,要求落实户口,但一直由于户籍政策原因无法落户。

  朝阳村几任社区书记等工作人员了解到王凭的窘境后,曾想帮他申请低保,但因无户口而作罢。

  都知道他是兰州人,但因为历史原因,户口迁移出了问题,王凭从此再和这座城市的各种福利无缘。

   2领到身份证,第一件事是办低保

  无户口人员落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今年1月份印发的《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要求,2016年5月17日,甘肃省出台《实施意见》并进入操作落实层面。

  甘肃省《实施意见》显示,从今年5月起,9类无户口人员,包括政策外生育人员均能依法落户。

  针对这九类人员,分别明确了9类登记程序。这意味着,“黑人黑户”将在甘肃成为历史。

  今年5月份起,甘肃开始对户口政策措施进行了集中清理,按程序修订户口登记、流浪乞讨救助、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法规和政策,破除政策障碍。

  靖远路派出所户籍民警至今还记着王凭重新办理户口的情景。今年7月的一天,派出所户籍民警多方查阅档案资料,最终以符合落户条件的9种情形之一,为王凭办理了落户手续。

  44年后,王凭第一次领到了自己的身份证明。那一刻,沉默寡言了一辈子的王凭面对陌生的民警连声说谢谢。

  王凭的儿媳妇说,老爷子的户口下来后,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给老爷子把低保办上,这个家庭生活得太难了。

  王凭回忆起往事,必须要感谢他的93岁的老母亲。当时是因为他母亲的坚持,王凭才将儿子从古浪带回兰州养育,并顺利落户在奶奶的户口上。

  现在朝阳村174号,拆迁前总共住着6户人家,王凭占据了其中几十平方米。在王凭没有户籍的几十年里,他的儿子成了户口薄上的户主。一家没有二主,重获身份后,王凭只能跟着儿子了。

   3户口是公民实现权利的基础

  几个月前,22岁的薛英霞因为没有户口又一次失去了一个工作机会。但她似乎很淡然,记得从上幼儿园起,家人要托关系找门路,上小学要缴纳高额的借读费,就这样勉强读到了初中,再往下似乎没有意义了,因为高考真的需要户口才可以。

  在我国,户口不仅仅是身份的证明,还有一系列与就学就业、医疗社保等相关的基本权利附属在上面,公民的工作生活与之息息相关。

  从公民个人角度而言,登记户口是公民能够实现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项权利的前提条件。户口登记标志着国家对公民身份的确认,公民才能享受到国家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权益。

  从社会管理的角度讲,没有进行户口登记的人员,很难将其纳入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据警方信息显示,大量“黑户”存在,对社会治安产生了一定影响,公安机关在排查无户口人员过程中,就抓获一批在逃人员。

  据了解,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全面开展无户口人员摸排,今年前5个月共摸排无户口人员109.8万人,为74.6万无户口人员办理户口登记。

  既然户口如此重要,为什么会有上百万人长期没有户口?

  据了解,按照国籍法等相关规定,只要是中国公民都有登记户口的权利,但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出现了偏差,将落户作为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将征收社会抚养费作为落户的前置条件。。

  薛英霞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儿,生完她后,父母彻底断了想要一个男孩的愿望。面对高额的社会抚养费,她父母选择了暂时隐匿,没想到,这一隐就是20年。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教授伍先江指出,上述情况是造成大量无户口人员的最重要因素。

  城关公安分局团结新村派出所一位户籍民警说,她经手办理的一些无户口人员落户实例中,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无户口人员、未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无户口人员占了大多数。

  伍先江说,当前,以超生人员为主的没有登记户口的人员,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些人正逐步进入劳动年龄,很多人正值二三十岁,因为没有户口导致就业、医保、社保等权益难以保障。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为无户口人员落户提供了政策依据。

   4不预设前置条件,彻底解决“黑户”落户问题

  相关专家认为,国办意见十分明确,对于无户口人员,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产生的,都要及时为他们依法办理户口登记。

  据媒体公开报道,2014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万海远曾专门就“黑户”生存状态进行过一次较为系统的田野调查。他说,如今全国公开的“黑户”统计数据,依旧沿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300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看,在农村,‘黑户’群体大都地处偏远;在城市,很多‘黑户’是流浪人员,流动性强,很难有准确的统计。

  正因为造成“黑户”的原因多,“黑户”数量不确定,甘肃省在制订实施意见时,提出了明确的任务目标:“进一步完善户口登记政策,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加强户口登记管理,全面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

  以“黑户”占比较高的计划外生育和非婚生育等情形为例,“落户意见”明确指出,政策外生育、非婚生育的无户口人员,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可以凭出生医学证明和父母一方的居民户口簿、结婚证或者非婚生育说明,按照随父随母落户自愿的政策,在辖区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申请随父落户的非婚生育无户口人员,需一并提供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亲子鉴定证明。

  未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无户口人员落户条件及办理程序。在助产机构内出生的无户口人员,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可以向该助产机构申领出生医学证明;在助产机构外出生的无户口人员,本人或者其监护人需提供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亲子鉴定证明,向拟落户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机构申领出生医学证明。无户口人员或者其监护人凭出生医学证明和父母一方的居民户口簿、结婚证或者非婚生育说明,在辖区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常住户口登记。

  团结新村派出所一位户籍民警告诉兰州晨报记者,她接待了一位计划外生育的,而且没有出生医学证明的“无户口”居民,派出所还帮他们联系了亲子鉴定,最终顺利落户。

  兰州晨报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有一部分计划外生育的居民对政策持观望态度,他们一个最重要的担心就是,万一因为登记户口暴露了计划外生育的秘密,追缴社会抚养费怎么办?

  团结新村派出所户籍民警说,以计划外生育为例,现在报户口很明确,只要有出生医学证明,或者亲子鉴定结果,再无需出具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任何凭据。

  甘肃省卫计委有关处室工作人员接受兰州晨报记者采访时,也很明确地说:“是否缴纳社会抚养费和目前正在实施的解决‘黑户’落户政策没有任何关系,不预设任何前置条件。

  不管是何种出生背景,不管其出生是否符合某项政策,每个孩子都理应拥有公民身份、享受公民权利。一个文明的社会,是不该有“黑户”、“黑人”的。(文中部分人物均为化名)

  文/兰州晨报首席记者邱瑾玉图/兰州晨报首席记者裴强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