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到风景的蝶变——张掖民乐县扶贫开发工作综述

17.04.2015  11:30

   中国甘肃网4月17日讯 (通讯员 李选民)“做梦也想不到,在我们吃惯了涝坝水、住惯了土坯房、走惯了泥土路的山寨村,如今也过上了吃自来水、住大瓦房、看有线电视、走水泥路的生活,就像在城里一样……”说到扶贫开发后的感受,民乐县新天镇山寨村村民康莲芳笑靥如花。

  山寨村的变化只是近年来民乐县沿山贫困村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自2013年被确定为全省17个插花扶贫县之一以来,该县就紧紧围绕率先整体脱贫目标,把55个贫困村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以双联行动为抓手,以脱贫致富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素质提高为重点,通过土地流转稳定财产性收入,积极引导外出务工、“进城入园”提高劳务收入,扶持规模种养扩大经营性收入,做足贫困农民增收三个“加法”;鼓励贫困户通过规模种养脱贫、外出务工定居脱贫、进城入镇发展三产脱贫、进园入区依托二产脱贫,做好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的四个“减法”,进一步强化扶贫责任,努力创新统筹推进、精确扶贫、多方参与与“造血”扶贫相结合的扶贫攻坚新路子,全县扶贫攻坚行动深入推进。2012年脱贫11950人、脱贫率33.4%,2013年脱贫4200人、脱贫率17.6%,2014年脱贫5200人,全县贫困面下降到6.6%,顺利实现了全县整体脱贫目标。

   优惠政策助推产业扶贫

  该县连续四年出台促农增收的县委1号文件、制定《民乐县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意见》,重点围绕发展特色种植业、设施农业、草畜产业、劳务输出四大产业,从9个方面加大了优惠政策扶持力度,对贫困村户发展中药材连片30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100元补助;对新建果蔬日光温室的,每座补助资金1万元,对新建食用菌大棚的,每座补助资金6000元;对贫困村建设养殖小区的、每个给予10万元补助,对贫困户发展家庭规模养殖的、每间给予800元补助,并为26个沿山贫困村投放小尾寒羊4138只,充分调动了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2014年,全县55个贫困村新建果蔬日光温室298座、累计达到832座,新建层架式食用菌大棚430座、累计达到2070座,新建菌种发料场5处;建成规模养殖小区10个、扶持3324户贫困户新建“前宅后院”式家庭化养殖棚圈13228间,新增规模养殖户3300户;种植中药材7万亩、马铃薯2.9万亩、旱地谷子1.4万亩、制种和其它新兴作物3万亩,特色种植面积占总播面积的50%以上;加大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全年贫困村外出务工3.4万人,创收2.8亿元。

   项目扶持增强发展能力

  该县不断加大项目资金整合投入力度,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项目为平台,整合扶贫资金和各类相关涉农项目,集中用于扶贫重大项目,并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和能力。2014年,该县共争取整村推进等财政扶贫资金2556万元,整合资金4000多万元,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强力推进贫困村基础建设。55个贫困村共整理土地9500亩,流转土地11.2万亩,占贫困村种植面积的44%;改造贫困户危旧房500户,硬化村组道路9条25.3公里,完成10个村200公里人饮管道新改建工程,有效解决了1.36万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村级卫生室10个、文化室9个、村文化广场13处,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达到了76.4%。全县贫困村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帮联机制打造“联心”工程

  该县紧紧围绕扶贫任务,积极探索双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农村改革和扶贫攻坚行动紧密结合的扶贫攻坚新模式。多方位多层面加大资源力量整合力度,制订出台了加强和深化双联行动的意见、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联系乡镇村的安排等文件,通过落实帮扶措施,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实现了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全县共组织协调149个部门单位、4283名干部与55个贫困村、4786户贫困户结对联系,选派165名年轻干部组成55个工作帮扶队驻村帮扶,帮助贫困户制订脱贫致富计划4600多户,顺利完成了各项帮扶任务。按照“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思路,积极为55个贫困村外聘专业技术人员18名、选聘农民科技指导员68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举办培训班297期,培训贫困群众10935名,引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13项,实现了村有科技特派员、户有科技明白人的科技脱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