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生活的艰难没有改变他乐于助人的热心肠
连日来,兰州理工大学大二学生魏玉川为救落水少女英勇献身的事迹,经本报及多家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我市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10月21日,记者来到武威市古浪县黄羊川镇,追溯这位好学子生前的点点滴滴。
■热心助人
从小就是“热心肠”
“魏玉川从小是我看着长大的,他是个懂礼貌、守规矩的好孩子。每天大清早,他都会把家里的院子、门前打扫干净,然后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往学校跑去。平时一有空闲,他就手捧着课本看呀、写呀。每学期末,都能看到他捧着‘三好学生’的奖状乐呵呵地回来。”回忆起小时候的魏玉川,邻居马忠依然是记忆犹新。
“由于学校条件比较艰苦,到了冬天,每个班都要在教室生火取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魏玉川的家离学校比较远,可他始终提前来到学校生火。”戴学莲是魏玉川上小学时的代课老师。她说,尽管当时
魏玉川自己也是个孩子,但常替村里的家长接送学前班的儿童。每个家长都说:“托付给玉川我们很放心,戴老师你就让他领走吧。”
小学毕业后,魏玉川来到黄羊川职业技术中学就读初中。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早早懂事的他越来越感受到了父母的艰辛,而学业上的压力也日益沉重,但这一切,都没有改变他从小就乐于助人的“热心肠”。
“记得那是2008年学校开秋季运动会,魏玉川的一位同班同学在200米跑步比赛中,不小心摔倒,腿部肌肉拉伤。之后的半个多月,他每天背着受伤的同学,从宿舍到教室来回往返,还为这个同学打饭、打水,就像照顾自己的家人一样。”黄羊川职业技术中学教师、魏玉川初中的班主任谢富斌说。
■性格开朗
从不埋怨生活的艰难
2009年的高中升学考试,魏玉川以687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古浪一中,并被分入重点班三班学习。如同村里许多同龄人一样,魏玉川自小就饱经了贫困的煎熬和考验,但他总是乐观开朗,从不埋怨生活的艰难。在高中的三年里,品学兼优的魏玉川多次享受了国家助学金。在每次评定国家助学金时,全班同学总是全票通过。
“我享受到了国家助学金,就应该更好地学习,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社会,对得起热心资助我们的好心人,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当魏玉川拿到助学金时,这个平时总是乐呵呵的大男生却变得分外严肃。他走上了讲台,面对着老师和全班同学说出了心里话。
高二分班时,魏玉川选择了理科,继续在理科重点班三班学习。到了高三阶段,魏玉川的学习成绩更加突出,多次受到了班级、年级和学校奖励。与此同时,他乐于助人的品格,也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天做完大量习题后,他一有空闲就尽力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总是耐心为同学补习难题,从来都不会厌烦。作为即将迎战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他真是太不容易了。”魏玉川高中的班主任、古浪一中教师尤明堂说。
■生前理想
回报家人、社会和国家
2012年盛夏,魏玉川和万千学子一起迎来了高考,但命运却捉弄了这个乐观热心的小伙子。“按照平时的成绩,他考取一所二本院校应该不成问题,但他在高考中明显发挥失常,总分数只有400多分。”魏玉川高中的班主任尤明堂说。
“高考成绩公布,我差二本线20分,那天晚上家人都聚在一起,他们都希望我可以去复读,而我那时却想上一所三本院校。母亲的反应最为激烈,她想让我去复读,其实我明白,我让她失望了。”高考结束后,魏玉川在日记中写道。原本,魏玉川不想复读,再给贫困的家庭增加负担。但在母亲的一再坚持下,他复读了一年,最终以501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兰州理工大学。弟弟魏会川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补习的一年里,哥哥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这句话:“等我以后考上了大学,走向社会后一定要回报家人,回报社会和国家。”
“自从高中到大学,魏玉川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他心疼父母的辛苦,一有机会就打工挣钱贴补家用。到了假期,这孩子一回来就给家里和亲戚们干农活,挖蒜苗、铲菜、背菜包,扛起近80斤的菜包走100多米,他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从没叫过苦。”回忆起孝顺懂事的侄子,大伯魏斌山不禁潸然泪下。他说,就在今年9月学校开学前,魏玉川还在建筑队打工,抡着镐头和铁锹维修乡村公路,每天要干12个小时。
从小到大,无论是同学和朋友,还是父母和亲戚,魏玉川似乎总在为身边的人着想,竭尽全力帮助他人。正如黄羊川镇党委书记张斌所说:“魏玉川在稍纵即逝的紧急情况下,毫不犹豫跳入水中救人,他的壮举不是年少轻狂的冲动,而是他良好的教育和个人修养在危难时刻的集中体现。”
10月1日中午12时40分,魏玉川青春的理想和抱负永远凝聚在了那一刻。在省城兰州的七里河黄河大桥下,为搭救不慎落水的少女,他毫不犹豫奋力跃入冰冷的河水,用21岁的生命传递了青春的正能量,用自己的美好年华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