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群英谱】披荆斩棘 只为遇见最美的自己 ——记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届毕业生王琳琳
编者按:六月,初夏,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一地的回忆。又是一年毕业季,2018届毕业生即将背起行囊再次起航。在农大求学的日子里,他们留下了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和最无悔的青春年华。还清晰的记得大学开学时踌躇满怀的心情,一切仿佛昨天,一切又近在眼前。一幕幕的场景就像一张张绚烂的剪贴画,串连成一部即将谢幕的电影,播放着曾经的快乐和忧伤,记录着曾经的青春和过往,见证着大家的成长和蜕变!为了更好地展现我校人才培养的成果,全面展示优秀毕业生风采。近期,学校新闻网将陆续刊发我校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希望以此号召、鼓舞更多的同学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刻苦努力,勤奋学习,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也希望,全体2018届毕业生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延续甘农人的优良品质,在新的广阔天地中开拓进取,谱写出人生新的华美乐章!
人物名片:王琳琳,女,中共党员,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本科学习期间,曾担任班级团支书和学院党支部副书记,以优异成绩被先后推免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此期间,她不仅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省级三好学生等诸多荣誉与奖励,还发表SCI论文3篇,累计影响因子12.0,EI论文两篇,CSCD收录论文3篇。
重拾我梦,风雨无阻衬青春
“请进,快进来坐。”初见王琳琳时,她伴随着温柔的话语迎面向记者走来,忙碌地倒水。只见她戴着一副厚重的黑框眼镜,扎着整齐的高马尾,清秀的脸庞上散发着自信的美,洋溢着满满的“亲切感”。
最初的采访从回忆中展开,“愿有前程可奔赴,亦有岁月可回首。”辍学再重读,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也或许是王琳琳此生的转折点。出生在农民家庭的她,面对自己当时不太理想的学习成绩,萌发了辍学的想法。于是在读初一时,她不顾老师及家人的反对,选择放弃当时的学业,成为一名奔走在农田里的“草帽人”。接下来的两年,她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之一,每天和父母哥哥早出晚归,从春种到秋收,过着平凡不能再平凡的日子。“到了插秧的季节,东北天气格外冷,我和家人在地里开始忙碌。起初的两天,浑身酸痛,每天早上都是累的起不来,甚至直不起腰。”她比划着告诉记者。
干农活的辛苦加之无意中听到初中老师对于她辍学的惋惜,她觉得自己不能再继续过这种一眼望穿未来的生活。于是她下定决心克服种种困难,从初二重新读起,立志要闯出一番名堂。这也成为一直支持她走下去的“源动力”。她告诉记者,当时为了节约时间,甚至剪掉了自己心爱的长发,永远都是最早到学校,最后离开的那一位。青黑的眼圈,浮肿的眼袋见证了她当时的努力。当然当你付出了努力之后,就肯定会有所收获,它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在一步步提升自己成绩,使自己变优秀的路上,她渐渐看到了曙光,如愿收到了甘肃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确,与众不同的背后,是无比寂寞的勤奋。“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蛮佩服当时的自己,但让我重新选择,我仍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她爽朗的笑声回荡在空中。
不负韶华,突破自我辟新路
就这样,王琳琳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农大,尽快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她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因此抓住一切机会去充实和丰富自己。她毛遂自荐竞选了班级的团支书,并兼任了学院党支部副书记。多一个角色就要付出比别人多一份的努力,也就要承担比别人多一份的责任。她在保证自己学习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将这些工作有条不紊地完成。她告诉记者,学生工作不仅让她积累经验,而且懂得了协调沟通的重要性。“整理材料、召开支部会议、帮助学院同学准备入党工作……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她说道。
大学生活精彩纷呈,但学习仍位居所有事情的首位。她告诉记者,“宿舍浓厚的学习氛围,更加激起我努力学习的欲望。对所有课程的学习,提前订立目标和计划,更是我对学习能够运筹帷幄的先决条件。”不错,运筹帷幄之中,才能够决胜于千里之外。当付出足够的努力,一切的结果就会变得水到渠成。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三好学生和校级优秀毕业生等诸多荣誉与奖励纷至沓来,并通过CET-4、CET-6及计算机二级考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经过四年丰厚的积累,2013年9月,她被推免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王琳琳说道,“研究生一年只有一次回家的机会,但是读研一的那年暑假,我放弃回家的机会,选择和导师们一起去甘南实习考察。那时,每天的午饭基本都是馒头和咸菜,从牧民家里匆匆解决掉午饭,就马上投入到实验中。”但艰苦的环境挡不住他们探索前进的步伐,当地牧民也积极配合。“在一年三到四次的频繁‘打扰’中,他们纯朴好客的热情也为我们的科研带来了不少帮助,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在硕士学习期间,她超额完成论文任务,得到导师的认可。天道酬勤,不出意外地,她再次被推免为博士研究生。
初心不改,追逐梦想求真知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当她知道自己有机会被再次推免为博士研究生时,她是犹豫的。她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更深入的研究,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地坚持下去。出于对自己“源动力”的坚持,加之师长的鼓励,她便抛开一切顾虑,决定继续读博深造。博士研究生并没有像硕士那样顺利,挫折接连不断地向她涌来。
她说:“那段时光是灰暗的”。她常常因为实验瓶颈而焦虑,常常会因为导师严厉的教诲而暗自神伤,也常会因为写不出论文而独自惆怅。可能因为经常熬夜写论文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博士一年级结束的时候她的身体出了一点状况。她回忆说,“那段时光是最难熬,也是记忆最深刻的。看到师弟师妹们科研完成地那么优秀。而我因为身体原因要尽量远离实验室,调整身体,耽误了科研进度,是非常焦虑的,有时候会自己在寝室里偷偷落泪。”但是,导师和学院领导一直以来对她的关怀和帮助,以及她自己对梦想的坚持,让她觉得不能轻言放弃。
“擦干眼泪,重新出发”,是她几年博士生涯里,不断告诉自己并经历的状态。在3年艰难和枯燥的博士研究生生活和学习中,她不仅自身各方面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发表SCI论文3篇,累计影响因子12.0,EI论文2篇,CSCD收录论文3篇。
她的博士生导师韩玲教授告诉记者,“王琳琳为人真诚善良,礼貌待人,认真踏实,经常热心帮助课题组师弟师妹解决在实验和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喜欢钻研,谦卑和善,喜欢与导师和课题组老师以及同学沟通交流,科研态度严谨,热爱所学专业;在研究生期间,参加课题组多项科研项目和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总能认真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科研任务。”
提及韩玲教授和余群力教授时,她满脸都是暖心的微笑。她说,“在我生病期间,每次从医院回来他们总会打来电话问候,他们让我不要担心实验,好好调整身体。韩玲教授更像我在西北的另一个‘妈妈’,在严厉之余又不乏宽容,亦师亦友。余群力教授更像是我的‘标杆’,给我在科研道路上指明方向。他们是我最感谢的人。”师长们的助力让她在独自奋斗的岁月里,感觉到不再那么形单影只,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即将离开母校的她,将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她说自己会将母校“敦品励学,笃志允能”的校训精神带到自己今后的工作中,艰苦朴素,踏实认真,不会忘记自己在甘农美好而又充实的九年大学生活,永远都是甘农人。
正如她说:“有些路,你必须一个人走,这不是孤独,而是选择。”诚然,不管是哪一条路,树立目标,端正心态,你就成功了一半,在别人认为这条枯燥乏味的科研道路,她不断坚持走了下来,一路披荆斩棘,浴血奋战,完胜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