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代表委员热议生态文明建设
今年全国两会,生态文明建设依然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健全生态文明体制的重点任务和部署,要求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这对甘肃这样一个生态脆弱省份、生态屏障地区是重大的政策利好。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建言献策。大家表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树立绿色导向,寻找绿色出路,实现绿色发展,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牢牢树立绿色导向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细数了去年一年我国生态保护取得的一系列成效:重拳整治大气污染,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中央环保督察,严肃查处违法案件……
代表、委员们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系列举措、一系列变化和一系列数据,说明生态保护与建设越来越被摆在重要而突出的位置,更说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说起过去一年甘肃出台并实施环境保护举措,代表、委员们如数家珍:从去年下半年起,一项新的流域管理措施——河长制在我省实施,省内所有江河、湖泊、洪水沟道都推行了河长制,做到河长制全覆盖;出台《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进一步宣示强力推动绿色发展崛起,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正成为我省发展的主攻方向;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全省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开启了一场声势浩大、意义深远的环境攻坚战。
通过树立绿色导向,积极有效的引导,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范鹏代表说:“从增强‘四个意识’的角度来说,从造福甘肃人民的角度来说,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来说,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来抓。”郭玫代表说:“人类在地球上生存,首先要有好的空气、水和环境,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来保护环境,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从小在甘南长大,旦正草代表见证了草原这几年的生态变化: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等一系列务实举措的实施,让甘南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了。旦正草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只有生态环境好了,老百姓的幸福感才会进一步增强。”
积极寻找绿色出路
甘肃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最重要的支撑之一。建设美丽中国,美丽甘肃是不可缺少的基石之一,甘肃更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马百龄代表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践行新发展理念,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来抓。我们从去年的工作中看到了省委、省政府“壮士断腕”的决心,也看到了各级政府推进环境治理的务实举措和显著成效。
让大家记忆犹新的是,去年一场“史上最严”问责风暴刮出了甘肃的一次“绿色革命”。范鹏代表说,甘肃省委、省政府正视问题,认真汲取祁连山环境问题教训,积极主动抓整改,努力化危为机,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把中央对我们的通报变成我们迎头赶上、补齐短板的机遇,动真碰硬解决生态破坏问题。
据了解,我省及时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厘清问题清单和任务清单,先后出台了矿业权分类退出、水电站关停退出整治、旅游设施项目差别化整治和补偿等办法,有力有序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和疑难杂症,完成了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制定了祁连山地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得到中办督查室回访调研组的充分肯定。去年,在国家首次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数排名中,我省位列全国第16位、西北第1位。
污染防治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要打的三场攻坚战之一。马百龄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这令我们感到十分振奋。相信只要认真落实报告中的一系列举措,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提高污染排放标准,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严格环境执法,大家一起携手行动,就一定能建成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推动实现绿色发展
“必须把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实现绿色发展崛起作为从源头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路径。”讨论中,代表、委员直面问题、畅所欲言,共同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生态产业,探索发展‘戈壁农业’,广泛开展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创建活动,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努力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我省应坚持大面积保护与小面积开发并举,保护、建设、管理并重,并与产业开发相结合,使长、中、短效益相互兼顾,既要符合市场经营理念,又要体现农牧民群众的意愿。应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管理集于一体,在规划上充分体现出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
“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代表、委员们表示,这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只要上下勠力同心,积极主动作为,就一定能交出一份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记者徐爱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