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的富民产业——榆中北山发展百合产业助农增收致富

27.07.2015  10:44

   中国甘肃网7月27日讯  据鑫报报道(通讯员 张文海 记者 张小燕)日前,记者走进榆中县园子岔乡,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采收百合花的繁忙景象。正值7月,室外气温已近30度,但高温天气丝毫减却不了园子岔乡村民们洋溢在脸上收获的喜悦。

  昔日“望天收”今朝“希望田”

  “光我一家百合种植面积就有近两百亩,我是全乡最早种植百合的人之一,现在技术上已经较成熟,有了一定种植经验,产量和品质都不错!”小岔村富源百合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滕汉生高兴地说。

  几年前,百合种植在园子岔乡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产业。该乡负责人介绍,园子岔乡种植食用百合已有20多年历史,但常年规模只有数十亩,主要用于本地内销和供种。

  近年来,园子岔乡党委政府按照“政策引导、资金帮扶、科技助推、大户带动”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扶持资金,搭建产销平台,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百合种植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滕汉生去年靠种植和加工食用百合,就获得40多万元纯利润。

  “百合种植去年给我们家带来了近10万元的收入,另外我们两口子农闲在合作社打工一年也能收入3万多元,家里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了!”在合作社打工的村民张喜军这样告诉记者。

  昔日旱田、荒田告别了“望天收”,如今已成为了农民致富的“希望田”。

  精品化种植做大做强百合产业

  “既然我们种出的百合被用于供种,说明我们这个地方生态环境还不错、病虫害少,适合发展百合产业!”滕汉生这样说。

  村民还调查了解到,广东人喜欢煲汤,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的百合球茎,是他们用于煲汤的主要原料之一,当地市场对食用百合的需求量非常大。

  “本地的土和空气都不错,我们用的肥料也主要是农家肥,我们种植百合就要种好!把百合种植成地地道道的天然绿色无公害蔬菜……”面对记者的疑问,滕汉生这样回答。

  近年来,在政府政策引导和市场利好消息的双重带动下,园子岔乡2015年新增百合种植面积1.2万亩,全乡百合留床面积2万亩,户均10亩以上,百合种植已覆盖全乡6行政村40个自然社。园子岔百合种植基地包括小岔村门湾社、阳洼社、大墩子社。现有种植专业合作社4家,基地百合种植面积4500多亩,2014年种植基地人均纯收入已超过1万元。

  整合资金“强筋壮骨”

  做足老百姓的富民产业

  2015年,园子岔乡百合主产区就有两个村被列入县重点精准扶贫村,面对农业的“身子骨”怎样由弱变强?园子岔乡负责人说:“新形势的农业综合开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投入,要在百合产业上创新发展。”正是基于这一思路,园子岔乡努力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攥紧拳头”综合使用,计划在未来3年让百合产业走得更高更远。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进百合产业发展,刺激农户生产积极性,当地政府出台了相关农业扶持政策,除此之外,当地也在积极探索“互联网”销售模式,7月17日起在淘宝网等平台开设专门的网店,产品可以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和厂家,省去中间流通环节,在价格上也让农户享尽实惠,甚至不用出村,产品就卖出去了。

  正如滕汉生所说:“金城特产数百合,兰州百合园子岔。我要努力做最好的百合产品。”今后他还准备和乡亲们在冷藏保鲜库的基础上,创建自己的品牌,开发自己的销路,努力将百合的优点和本地特色结合起来,评选出属于当地的优质“百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