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反贫困的“头脑风暴”——甘肃陇南市礼县扶贫新观察

25.06.2014  19:36

    新华网甘肃频道6月25日电(记者张钦)温饱总体解决,家中还略有积蓄,但脱贫程度低、返贫因素多……“秦皇故里”甘肃礼县如今温饱型贫困彻底改观,但发展型贫困依然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

    如何从发展型贫困中突围,如何让群众的收入不再在贫困线上下徘徊而实现稳步倍增?礼县上下掀起一场重新审视致贫因素的“头脑风暴”,向解放思想要生产力。

     更加聚焦平均数下的不均衡

    初夏时分,记者来到秦巴山区的陇南市礼县,看到西汉水两岸果园绿意葱茏,小洋楼拔地而起,园丁式新型农民照料果园真忙。而在礼县南部山区白关乡硬坪村白松坝组,群众仍住在崖陡路险的高山之上,赶集人背马驮,2012年人均收入只有区区1580元。

    扶贫攻坚32年来,礼县脱贫致富成果丰硕。特别是近5年来,全县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16%,县域经济初具规模,扶贫开发成效由此可见一斑。但当地县委、县政府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带领全县上下展开大思考、大调研。

    礼县县委书记方新生说,全县扶贫成效显著,但山区、川区两类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截至2012年,全县贫困面仍达47.2%。其中,个别高寒阴湿山区积贫积弱,贫灾叠加,是新一轮扶贫最难啃的骨头。

    原来,礼县方圆之内,有上四区、中四区、下四区之说。上四区、中四区地处川区的西汉水两岸,毗邻天水、交通便利,近年来以苹果为主的林果经济发展迅速,已成礼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而所谓下四区,也即秦巴山区的“高半山”,山峰壁立,环境闭塞,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较差。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影响下,群众的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观念还比较保守。

    “新一轮扶贫就是要补短板、啃骨头,更加关注平均数下的不均衡和贫困线下的特困户”。在细分致贫原因的基础上,礼县的新一轮扶贫攻坚把矛头更加精准地指向最需要扶贫的地方。

    礼县县长曹勇说,“下四区”是礼县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这里的贫困根源主要是两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依然不足,群众思想观念依然保守。病因找对,才可对症下药。礼县当前实施的“123333”扶贫工程,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加大“下四区”等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和改造,降低贫困群众共享公共服务的成本,提升贫困群众的人口素质。县里的指导思想就是“少一点锦上添花,多一些雪中送炭”。

     “努力打破农户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瓶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远离市场、脱离市场、不懂市场,谁就难免贫困。”这是礼县县委、县政府在把脉发展型贫困中的又一思考。

    实际上,礼县所在的秦巴山区,矿产资源丰富,资源开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许多利好。然而,在产业扶贫中,礼县在抓开发、抓支柱的同时,将目光投向门槛低、覆盖广的富民产业。因为,富民产业的劳动力密集型特点,意味着群众参与度、共享度高。

    令礼县自豪的扶贫产业是“金苹果”。走进永坪乡的山山坳坳,记者看到这里房前屋后、山上川道,果园郁郁葱葱。永坪乡党委书记王三虎说,全乡群众户均3亩多果园,每亩最高收入达到1万多元,是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礼贤大嫂”、“礼贤妹子”,勤劳贤惠的礼县妇女撑起半边天,打造出响当当的礼字号家政、月嫂产业,在北京、兰州等地小有名气。据统计,像礼贤大嫂这样,礼县每年劳务输出14万余人,近年来更呈现出技术工人越来越多的特点。一位乡长算了一笔账,一个小工如果变成一个技工,年收入至少增加到四五万元。这样,一家人的人均收入一下子就达到全民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

    曹勇等深有感触地说,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破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与市场脱节的问题非常迫切。在循着市场规律发展产业的路上,政府如何找准定位、精准发力,仍然大有潜力可挖。

     连片扶贫开发多循经济流向少按行政区划

    地处礼县南部的三峪乡政府,最近新建了一条长20公里的通乡硬化公路。然而,“不合常理”的是,这条公路并没有通向礼县县城,而是与毗邻的西和县的农村路网对接。路通之后,当地群众走西和县城反而比走礼县县城更方便。

    方新生说:“三峪乡在行政区划上属于礼县辖内,但从流域上看,与西和县更近。这里的群众多年来就有到西和县辖内赶集的习惯。西和县与我们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并没有以行政区划为界限,而是打破行政区划,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使整流域开发真正能够循着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发展。

    莫因行政区划不同,而将扶贫开发的经济流向割裂开来。这是礼县与西和等周边县在落实国家连片扶贫开发、整流域扶贫开发中探索出的一条路。

    同样是在礼县和西和县的交界处,有这样一个奇特的地方:礼县的永兴乡政府驻地与西和县的永兴镇政府驻地,已经完全连为一体,两个镇子已经变成一个镇子。

    这里传说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斗智斗勇的古战场。如今,礼县与西和县在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并没有像许多地方的“故里之争”那样,为古战场的准确位置争论不休。通过县与县之间的联席会议,两县决定共同保护和开发古战场,共同发展旅游扶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