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看甘肃】全国百家网媒采访团走进敦煌莫高窟 重温千年历史

30.09.2015  10:51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宕泉河崖壁上,南北长约1600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本网记者 李秀清 摄

   中国甘肃网9月30日讯  (本网记者 李秀清 文/图) 30日上午,“一带一路看甘肃”2015全国百家网媒丝绸之路行采访团走进敦煌,参观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

  敦煌,地处甘肃河西走廊最西端,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雅丹魔鬼城、玉门关、阳关等文化旅游资源蜚声海内外。“敦煌”二字,取盛大辉煌之意、寓繁荣昌盛之愿,自汉武帝凿空西域,“列四郡、据两关”始,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丝绸之路“第一枢纽城市”,中华文明经此远播欧亚,多元文化在此美美与共。

  在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连,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端庄的佛影,飘舞灵动的飞天,庄严神秘,令人屏声敛息。这便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宕泉河崖壁上,南北长约1600米。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周、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营造千年之久,现在洞窟492个,其中珍存北凉至元各朝代绘制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唐朝以前的泥塑在其它地方很少保存下来,因此莫高窟的大量彩塑更为珍贵难得。”据讲解员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多属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槃事迹的造像。因莫高窟岩质疏松,无法进行雕刻,工匠们用的是泥塑。此外还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及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从壁画中可以看到各民族各阶层的各种社会活动,如帝王出行、农耕渔猎、冶铁酿酒、婚丧嫁娶、商旅往来、使者交会、弹琴奏乐、歌舞百戏……世间万象,林林总总。“在莫高窟各个时代壁画中,有反映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的画面,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宜,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以前的人们真的是太伟大了!在那个任何劳作都只能靠劳力进行的年代,没有任何机器,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却完成了如此雄浑的艺术品,真的是太佩服太崇拜他们了!”在观看了莫高窟以及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采访团的记者们惊叹不已并拍照留念。

  “一带一路看甘肃”2015全国百家网媒丝绸之路行采访团的记者们在莫高窟前合影留念。本网记者 李秀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