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是怎么“被中央巡视组组长”的?

12.09.2014  17:13

   作者:木须虫

  经警方调查,温州乐清施先生的名字和手机号码被人放上网络,并冠以“中央巡视组组长”的名头。“近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估算接到的电话有近万个,几乎几分钟就一个电话, 短信更是不计其数。”在接受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施先生无奈地说。(9月11日《钱江晚报》)

  坦率地讲,稍具理性和常识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所谓“中央巡视组组长”名头下的手机号码是不靠谱的,一者组长作为负责人,手机号码不可能公布;二者正规的举报电话,一般不会使用手机。不过,即便就是这个不真实的号码,还让公众给拔爆了,或许这比始终作俑者的造谣更值得思考。

  对虚假信息偏听偏信,盲目非理性反倒更能反映出心理的急切,甚至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这个“被巡视组长”亦是如此。为何这么火爆?首先,想必是公众对中央巡视组在近两年反腐败和“反四风”方面,起到显著作用的肯定和期待。新一届中央成立后组建的中央巡视组,每巡视一趟,便有一批“老虎”被打、一群“苍蝇”被拍,力度大、效果明显,契合了群众的强烈愿望,因而为群众所称道。同时,强大的公信与强烈愿望的混合发酵,在特定的情况下,便催生出一种“迷信”的心理。

  “迷信”中央巡视组从另一层面解读,承载的其实是对当地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监督、投诉、举报的渴求。坦率来说,这其中很多的诉求并不在中央巡视组巡视职责范围之内,同时,他们不可能也无法替代各级地方纪检机关反腐及监督的职能。换言之,大量的诉求堆积,拿巡视组当“救星”,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

  其一,监督、举报的渠道还不够通畅。虽然各级纪检机关开通了专门的举报网站,设立了专门的举报电话,但是宣传得还很不够,社会知晓率低,不知道、查不到、不会用是不小的问题。譬如,个案的报道中警方提醒中纪委网站上可查到中央巡视组的有关信息,笔者尝试了一下,结果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其二,基层纪检机构的公信力有所欠缺。一个月近万人拔打这个“被巡视组长”号码,这中间有多少与“老虎”有关的?想必还是小问题占有大多数,只要合理,应当是地方职责范围内,依法依规都能够处理的。这么多问题寄期望于“中央巡视组”,无非一是不信任地方,二是曾经反映过地方没有正确回应。

  “被巡视组长”,号码是假的诉求却是真的。这首先是对中央巡视组工作的新期盼,如何在巡视中离百姓更近一点,信息公开、渠道透明很关键。相反,如果渠道堵塞,会给一些地方“坚壁清野”创造机会。其次,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是一次反思,如何破除利益掣肘,增强监督与反腐败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畅通社会监督举报通道,健全纪检监察工作和反腐体制机制,守土有责,惩腐有为,确立社会公信,把更的期盼满足在基层。(木须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