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级像素采集机器人“敦煌小子”问世

29.12.2014  08:52

  原标题:百亿级像素采集机器人“敦煌小子”问世 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成果将用于文物鉴别修复

  “敦煌小子”对一只彩陶罐进行立体成像拍摄。甘肃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供图

   中国甘肃网12月29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记者 夏苗)可以用来鉴别文物、修复文物的一种百亿级像素三维实景采集机器人——“敦煌小子”,日前在甘肃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成功,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项发明实现了既能拍平面的敦煌壁画等文物,又能立体拍陶罐、器物等文物。这是记者12月25日从甘肃省科学院获得的消息。

  据了解,一直以来,照相机拍出的影像不过2000多万像素,不能用来鉴别文物,更不能用来复制文物。为了能研发一种高精度图像采集技术,省科学院自动化所向省科技厅申请了科技项目。这种技术原理很简单,就是把一幅画分成两幅拍,精度就增加一倍。依次上推,精度逐渐提高。但是手工缝合图像时,误差率太大。省自动化所又研发智能化控制技术,自动缝合图像。这样,六轴智能百亿级像素采集系统应运而生,图像精度也满足了需要。在此基础上,研发人员还让物品台架、镜头、机器本身都“活”起来,拍一个器物时可以绕着旋转拍,然后自动缝合图像。这样,经过5年研发,百亿级像素的文物三维实景采集机器人“敦煌小子”诞生了。该产品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据省科学院自动化所所长李涛介绍,今年11月16日,在深圳举行的高交会上,中科院把“敦煌小子”请到展台上展出,并商定与自动化所共建“数字博物馆技术联合实验室”。11月23日,在中国博物馆协会举办的2014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上,“敦煌小子”再次引起轰动。河南省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等省外大型博物馆纷纷提出订购和合作要求,北京的公司闻讯亦专程赶来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