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敢问西望谁比肩(丝路观察)

16.09.2014  10:20

白银市

白银地处黄河上游、甘肃中部,位于古丝绸之路东段北干线上。明洪武年间,官方在此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一时“日出斗金,积销金城”。白银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是新中国有色工业的发祥地,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辉煌,素有“铜城”之称。

1956年12月31日下午3时,中国西部,东经104°、北纬36°交叉点,伴随震天动地一声爆轰,巨大的火球冲向400多米高空,火球与地面腾起的尘柱连成一体,形成壮观的蘑菇云翻滚升腾……

第二天,西方媒体惊呼:“中国西部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三十六年游故地,白银一爆出新天。”在白银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一幅署名“朱镕基”的题词格外引人瞩目。讲解员给我们还原了那段历史。

那次西方误猜的“原子弹爆炸”,就是白银露天矿山万吨级大爆破。这“一爆”,凤凰山、火焰山等7座山峰高度平均降低50米,其对地球的震撼,相当于一次6级以上地震。这次爆破也震撼了现场一位年轻干部,他就是代表国家计委来检查指导爆破的朱镕基。

199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视察白银,当他看到戈壁滩上一座大型有色金属采、选、冶炼联合企业拔地而起,当年仅几户人家的戈壁荒漠已变成一座楼群林立、厂房栉比的新型工业城市时,更为震撼,欣然题词。

又是22年过去。作为新中国有色工业发祥地的白银,历经半世纪开采后,还是一片“新天”么?

承“”启“

资源有限循环无限

东西长1320米,南北宽600米,深284米,站在这样的超级大坑边,你无法不感觉震撼。它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白银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见证。

白银公司露天矿采场有两个这样的超级大坑,经过30多年开采,分别于1984年和1988年闭坑。白银有色金属矿床以铜、硫为主,伴生金、银等贵金属。1956年大爆破后,白银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同行业第一的辉煌业绩。“铜城”白银,誉满四方。

这座一听名字就让人觉得“富有”的城市,因矿而企,因企而市,其本在矿,但矿总是越采越少。“决不能走进‘矿竭城衰’的死胡同!”2008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典型资源枯竭转型城市,白银迎来转型发展的“春天”。

资源型城市陷入困境,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结构过度依赖资源开发,经济外向度不够,参与全球化、市场化程度不深。白银公司积极“走出去”,在国内外整合并购优质矿山资源,与首钢合作在秘鲁实施多金属年产3万吨的选矿项目已开工建设;控股收购南非第一黄金公司,建成年产黄金50吨的黄金优势企业。

白银依托本地有色金属资源时最高年产量20多万吨,现在年产能力达60多万吨,而仅用本地资源5万吨,主要是利用外面的资源。”白银市市长汪海洲告诉记者,“企业走出去,资源引进来,产品再销出去,白银已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8月1日,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大门口,几位工人正在更新“银光集团TDI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图又变了,因为又有新项目投产了。”公司高级工程师陈新武指着示意图向记者解释。围绕10万吨TDI项目,上游引进北方三泰公司配套生产氯气、氢气、烧碱,引进刘化集团配套生产硝酸、合成氨、一氧化碳,引进阳明化工配套生产催化剂;下游配套12万吨PVC项目消化副产品盐酸,引进东方钛业等企业对电石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我们的上下游配套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均做到了‘吃光榨尽’。”陈新武说。

做好产业延伸文章,承“”启“”,打通、完善产业链,白银又开出一片“新天”。

目前,白银依托白银公司、稀土公司、银光公司、靖煤公司等骨干企业,打造的有色金属及稀土新材料、化工、能源及先进高载能3个千亿元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全市初步形成以有色、化工、能源、装备制造、陶瓷建材等为主体的多元产业格局。

出“”入“

创新驱动后劲十足

白银中科宇能科技公司的名字在我国风电界堪称“如雷贯耳”,因为它是国内风电叶片制造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离中科宇能公司大门还有百来米,便远远看到门口摆放着一个大大的风电叶片。走进公司院内,场面更为壮观,单个长度四五十米的风电叶片一排排直摆到办公楼下。

这么多产品放着,是不是销路不大好啊?”面对记者的疑惑,总经理王冬雪呵呵笑,“我们现在是供不应求,订单已接到今年春节啦,8条生产线全满负荷。这批是销新疆的,很快就有物流公司来拉,你晚来几天就看不到成品了。

2008年公司一成立就来白银的许秀强,从一名技术员晋升到副总,带记者参观生产流程如数家珍,“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才有竞争力。”他感慨地说。

离开中科宇能,车行10来分钟,是另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中国科学院白银超导变电站。“这是世界上首座也是唯一的配电级超导变电站,美国、荷兰等国外很多专家都来考察过。”工作人员骄傲地说。

一个国内唯一,一个世界唯一,它们有个共同处,就是都坐落在白银高新区。”白银高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张多甲很自豪。2001年,白银市与中科院高技术局合作建设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白银高新区由此起步,2010年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现已入驻企业269家,平台作用和集聚效应越来越显著。

白银把园区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平台和主战场,坚持出“”入“”,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结。目前,以高新区为龙头,包括银东、银西、刘川、平川、会宁、正路工业园,总面积340平方公里的“一区六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中信、中铝、中材、统一、正大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白银市已建成专业科研机构8家,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院士专家服务中心1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2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家,科技型企业75家。

兰州老城、兰州新区和白银恰好构成一个三角,这样的区位优势,使白银还可充分利用兰州丰富的科教资源,增强企业科技支撑能力。同时,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与兰州错位竞争。”汪海洲说。

巧“”善“

天蓝水清宜居宜业

在兰州听说,兰州人到白银开会办事,晚上不管多晚都回兰州。其中固然有两地挨得近、相距不足百公里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白银污染严重。想想也是,毕竟是座著名工业城市。

然而,车入白银,两旁绿荫匝地,天空白云朵朵。说起听来的“段子”,白银人笑了,“那是好多年前了”。统计显示,2013年,白银城区空气优良天数334天,比“十五”末增加157天。

白银唤回白云”,诀窍便是巧“”善“”——增加造林绿化,加大节能减排。

2005年,白银公司铜冶炼污染治理工程启动,揭开城市转型序幕。白银先后投入资金20多亿元,完成治理项目80多项。近年来,白银每年人工造林3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每年净增1个百分点。今年,白银还将实施和中信集团共建总规划面积100万亩的中信碳汇林基地项目。

正值盛夏,很多市民选择到银光集团辖区打球、散步,因为“这里温度能降好几度”。市民的口碑,是对“将绿化当事业来做”的银光集团的最好肯定。在戈壁滩建厂60年,银光集团给白银本部13平方公里的厂区、生活区披上了7000多亩“绿装”,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

不仅是绿化,银光集团还建设雨水集流系统,建成总容量8万吨的污水库3座,节约70%绿化用水。

不只是银光集团。白银公司建成铜冶炼渣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为标志的系列循环经济项目,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22个百分点;靖煤公司实施低浓度瓦斯发电项目,建成西北首家装机1.13万千瓦发电机组;赛诺生物科技公司利用玉米秸秆提炼生物酶,生产的酒精酶、啤酒酶销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位……

2011—2013年,白银市能耗增长年均8.7%,经济增长却达14%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降幅保持8.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年均下降7.6%,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73%。

天蓝、水净、地绿、林茂,今日白银,是工业名城,更是生态宜居城。

眼下,白银还在大做另一项“加法”,就是发掘古丝路文化,增加城市文化底蕴。白银市副市长陈其银拿来厚厚一本近百万字的《“开拓与守护:丝绸之路上的白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这是今年7月的一项文化成果。

粗粗一览,令人对这片古老土地的悠久历史与文化肃然起敬。白银地处古丝绸之路北线,是过黄河天险到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当年黄河边有五大渡口,索桥渡、虎豹口、乌兰津、鹯阴口,4个在白银境内。特别是鹯阴城,汉朝张骞、东晋法显、唐朝玄奘等都曾驻足。上世纪90年代,白银靖远县出土了一件国宝级文物——东罗马时期的鎏金银盘,它既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通的见证,也是当年白银在古丝路上重要地位的最好说明。

四大渡口奠定了白银古丝路上重要节点地位;在今天的新丝路经济带上,以我们的工业基础、科技实力,你向西放眼望,找不出一个可以和白银比肩的城市!”汪海洲信心满满。

当年“一爆出新天”,而今蓄势待高飞。倘若朱总理重访白银,一定会再度欣然命笔吧?

版式设计:宋嵩

人民网共享丝绸之路专题链接: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8215/373565/386893/index.html

白银市

白银地处黄河上游、甘肃中部,位于古丝绸之路东段北干线上。明洪武年间,官方在此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一时“日出斗金,积销金城”。白银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是新中国有色工业的发祥地,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辉煌,素有“铜城”之称。

1956年12月31日下午3时,中国西部,东经104°、北纬36°交叉点,伴随震天动地一声爆轰,巨大的火球冲向400多米高空,火球与地面腾起的尘柱连成一体,形成壮观的蘑菇云翻滚升腾……

第二天,西方媒体惊呼:“中国西部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三十六年游故地,白银一爆出新天。”在白银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一幅署名“朱镕基”的题词格外引人瞩目。讲解员给我们还原了那段历史。

那次西方误猜的“原子弹爆炸”,就是白银露天矿山万吨级大爆破。这“一爆”,凤凰山、火焰山等7座山峰高度平均降低50米,其对地球的震撼,相当于一次6级以上地震。这次爆破也震撼了现场一位年轻干部,他就是代表国家计委来检查指导爆破的朱镕基。

199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视察白银,当他看到戈壁滩上一座大型有色金属采、选、冶炼联合企业拔地而起,当年仅几户人家的戈壁荒漠已变成一座楼群林立、厂房栉比的新型工业城市时,更为震撼,欣然题词。

又是22年过去。作为新中国有色工业发祥地的白银,历经半世纪开采后,还是一片“新天”么?

承“”启“

资源有限循环无限

东西长1320米,南北宽600米,深284米,站在这样的超级大坑边,你无法不感觉震撼。它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白银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见证。

白银公司露天矿采场有两个这样的超级大坑,经过30多年开采,分别于1984年和1988年闭坑。白银有色金属矿床以铜、硫为主,伴生金、银等贵金属。1956年大爆破后,白银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同行业第一的辉煌业绩。“铜城”白银,誉满四方。

这座一听名字就让人觉得“富有”的城市,因矿而企,因企而市,其本在矿,但矿总是越采越少。“决不能走进‘矿竭城衰’的死胡同!”2008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典型资源枯竭转型城市,白银迎来转型发展的“春天”。

资源型城市陷入困境,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结构过度依赖资源开发,经济外向度不够,参与全球化、市场化程度不深。白银公司积极“走出去”,在国内外整合并购优质矿山资源,与首钢合作在秘鲁实施多金属年产3万吨的选矿项目已开工建设;控股收购南非第一黄金公司,建成年产黄金50吨的黄金优势企业。

白银依托本地有色金属资源时最高年产量20多万吨,现在年产能力达60多万吨,而仅用本地资源5万吨,主要是利用外面的资源。”白银市市长汪海洲告诉记者,“企业走出去,资源引进来,产品再销出去,白银已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8月1日,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大门口,几位工人正在更新“银光集团TDI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图又变了,因为又有新项目投产了。”公司高级工程师陈新武指着示意图向记者解释。围绕10万吨TDI项目,上游引进北方三泰公司配套生产氯气、氢气、烧碱,引进刘化集团配套生产硝酸、合成氨、一氧化碳,引进阳明化工配套生产催化剂;下游配套12万吨PVC项目消化副产品盐酸,引进东方钛业等企业对电石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我们的上下游配套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均做到了‘吃光榨尽’。”陈新武说。

做好产业延伸文章,承“”启“”,打通、完善产业链,白银又开出一片“新天”。

目前,白银依托白银公司、稀土公司、银光公司、靖煤公司等骨干企业,打造的有色金属及稀土新材料、化工、能源及先进高载能3个千亿元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全市初步形成以有色、化工、能源、装备制造、陶瓷建材等为主体的多元产业格局。

出“”入“

创新驱动后劲十足

白银中科宇能科技公司的名字在我国风电界堪称“如雷贯耳”,因为它是国内风电叶片制造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离中科宇能公司大门还有百来米,便远远看到门口摆放着一个大大的风电叶片。走进公司院内,场面更为壮观,单个长度四五十米的风电叶片一排排直摆到办公楼下。

这么多产品放着,是不是销路不大好啊?”面对记者的疑惑,总经理王冬雪呵呵笑,“我们现在是供不应求,订单已接到今年春节啦,8条生产线全满负荷。这批是销新疆的,很快就有物流公司来拉,你晚来几天就看不到成品了。

2008年公司一成立就来白银的许秀强,从一名技术员晋升到副总,带记者参观生产流程如数家珍,“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才有竞争力。”他感慨地说。

离开中科宇能,车行10来分钟,是另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中国科学院白银超导变电站。“这是世界上首座也是唯一的配电级超导变电站,美国、荷兰等国外很多专家都来考察过。”工作人员骄傲地说。

一个国内唯一,一个世界唯一,它们有个共同处,就是都坐落在白银高新区。”白银高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张多甲很自豪。2001年,白银市与中科院高技术局合作建设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白银高新区由此起步,2010年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现已入驻企业269家,平台作用和集聚效应越来越显著。

白银把园区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平台和主战场,坚持出“”入“”,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结。目前,以高新区为龙头,包括银东、银西、刘川、平川、会宁、正路工业园,总面积340平方公里的“一区六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中信、中铝、中材、统一、正大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白银市已建成专业科研机构8家,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院士专家服务中心1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2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家,科技型企业75家。

兰州老城、兰州新区和白银恰好构成一个三角,这样的区位优势,使白银还可充分利用兰州丰富的科教资源,增强企业科技支撑能力。同时,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与兰州错位竞争。”汪海洲说。

巧“”善“

天蓝水清宜居宜业

在兰州听说,兰州人到白银开会办事,晚上不管多晚都回兰州。其中固然有两地挨得近、相距不足百公里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白银污染严重。想想也是,毕竟是座著名工业城市。

然而,车入白银,两旁绿荫匝地,天空白云朵朵。说起听来的“段子”,白银人笑了,“那是好多年前了”。统计显示,2013年,白银城区空气优良天数334天,比“十五”末增加157天。

白银唤回白云”,诀窍便是巧“”善“”——增加造林绿化,加大节能减排。

2005年,白银公司铜冶炼污染治理工程启动,揭开城市转型序幕。白银先后投入资金20多亿元,完成治理项目80多项。近年来,白银每年人工造林3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每年净增1个百分点。今年,白银还将实施和中信集团共建总规划面积100万亩的中信碳汇林基地项目。

正值盛夏,很多市民选择到银光集团辖区打球、散步,因为“这里温度能降好几度”。市民的口碑,是对“将绿化当事业来做”的银光集团的最好肯定。在戈壁滩建厂60年,银光集团给白银本部13平方公里的厂区、生活区披上了7000多亩“绿装”,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

不仅是绿化,银光集团还建设雨水集流系统,建成总容量8万吨的污水库3座,节约70%绿化用水。

不只是银光集团。白银公司建成铜冶炼渣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为标志的系列循环经济项目,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22个百分点;靖煤公司实施低浓度瓦斯发电项目,建成西北首家装机1.13万千瓦发电机组;赛诺生物科技公司利用玉米秸秆提炼生物酶,生产的酒精酶、啤酒酶销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位……

2011—2013年,白银市能耗增长年均8.7%,经济增长却达14%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降幅保持8.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年均下降7.6%,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73%。

天蓝、水净、地绿、林茂,今日白银,是工业名城,更是生态宜居城。

眼下,白银还在大做另一项“加法”,就是发掘古丝路文化,增加城市文化底蕴。白银市副市长陈其银拿来厚厚一本近百万字的《“开拓与守护:丝绸之路上的白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这是今年7月的一项文化成果。

粗粗一览,令人对这片古老土地的悠久历史与文化肃然起敬。白银地处古丝绸之路北线,是过黄河天险到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当年黄河边有五大渡口,索桥渡、虎豹口、乌兰津、鹯阴口,4个在白银境内。特别是鹯阴城,汉朝张骞、东晋法显、唐朝玄奘等都曾驻足。上世纪90年代,白银靖远县出土了一件国宝级文物——东罗马时期的鎏金银盘,它既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通的见证,也是当年白银在古丝路上重要地位的最好说明。

四大渡口奠定了白银古丝路上重要节点地位;在今天的新丝路经济带上,以我们的工业基础、科技实力,你向西放眼望,找不出一个可以和白银比肩的城市!”汪海洲信心满满。

当年“一爆出新天”,而今蓄势待高飞。倘若朱总理重访白银,一定会再度欣然命笔吧?

版式设计:宋嵩

人民网共享丝绸之路专题链接: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8215/373565/386893/index.html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16日 13 版)

相关链接:

打造丝路“明星” 构建美丽白银(丝路絮语)

爸爸去哪儿》在白银(丝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