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打出脱贫攻坚战“组合拳”

30.01.2018  02:20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绣花功夫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发展富民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白银市严格按照全市2018年脱贫5.03万人、2019年脱贫4.65万人、2020年脱贫4.97万人的步伐,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精准推进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安居扶贫、易地搬迁、生态扶贫、兜底保障、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科学制定脱贫攻坚实施计划,持续优化工作机制,动员全市干部群众发扬敢死拼命精神,确保2020年全市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在近日召开的白银市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白银市出台了《关于“破三弱、强造血”加快深度贫困乡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白银市 民营 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精准脱贫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意见、方案、计划,为全市今后的脱贫攻坚决胜阶段谋好局、开好篇。

      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

  在脱贫攻坚中,白银市加快培育壮大贫困地区脱贫产业。结合我省相关实施意见和特色优势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积极对接确定任务目标,并制定牛、羊、菜、果、薯、药、粮7个精准到乡到村方案,指导县区同步研究制定精准到户到人方案,市、县、乡三级建立和落实产业扶贫领导包抓责任制,每个产业都确定具体的包抓领导,把产业扶贫各项部署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确保今年产业扶贫有明显起色、大的突破。同时还将抢抓时间节点,利用开春前的时间做好种养殖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开春后贫困村产业扶贫政策项目全部落实到位,养殖业实现牛羊进栏入圈,种植业备齐所需生产资料。

  今后,白银市还将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山区、沿黄灌区、高扬程灌区等区域特点,做优做精大棚蔬菜、特色林果、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和黑毛驴、奶骆驼等特色养殖业,发展戈壁农业、高效农业等绿色生态农业,每个深度贫困乡村都要结合实际,选择发展壮大1—2个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要有脱贫致富的家业。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连片种植、规模饲养。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引进苏宁易购、京东商城等电商企业,带动农村电商全覆盖。大力创办农产品加工、保险储藏、冷链物流等企业,将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联成一体,形成生产与加工、生产与销售、企业与贫困户衔接配套的上下游产业格局,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建立起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让贫困户在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能获得经济效益,实现增收。

    破三弱、强造血”加快深度贫困乡村产业发展

  结合白银市脱贫攻坚实际,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深度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开展以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动能力弱、能人带动能力弱、市场带动能力弱,强化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造血功能,切实推动富民产业发展壮大,实现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目标为主要内容的“破三弱、强造血,加快深度贫困乡村产业发展”行动。

  这项行动的目标任务是瞄准产业扶贫这一根本,把“破三弱、强造血”作为推动贫困乡村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贫困村党组织和党员、致富能人、新型市场经营主体三支力量的先锋引领、示范带动和市场引导作用,使富民产业政策措施精准到贫困村和贫困户,贫困群众参与富民产业组织化、集约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不断夯实贫困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加的基础,确保全市179个深度贫困村,3.48万贫困户、14.65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在基层党组织方面,切实提升深度贫困村党组织带动能力,把30%的打造成凝聚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党建示范点;对50%的班子运行基本正常、服务带动能力一般的村级党组织,提升引领脱贫攻坚的综合能力;对20%的班子配备不全、团结协作意识不强的村级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治理。

  在能人队伍建设方面,鼓励贫困村中的党员骨干,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带头创业、带头致富;激励引导乡村能人带领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

  在市场主体方面,培育壮大一批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建立“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市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提升深度贫困乡村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

      开展“七查三算”送温暖促脱贫活动

  白银市以党建引领奔小康六大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以查吃、穿、水、住、暖、医、帮,算收入账、时间账、稳定账为主要内容的“七查三算”活动,全力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祥和过节。

  在具体推进中,白银市专题研究,制定下发相关通知,明确细化了15个责任主体和7项重点任务。并把“七查三算”及时纳入“党员活动日”、市委“1+11+X”组织生活制度中。同时,严格落实市委常委联系“五个一”制度,市委主要领导带头到困难最大、矛盾最多、工作最难的地方去,面对面、心贴心、手拉手,知民情、解民忧,发现突出问题8类23项,约谈9名行动迟缓的党组织负责人;市四大班子领导及时跟进,深入各县区进行严查细导,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

  在活动中,围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保障困难群众过冬过节、切实推进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内容,白银市实施每月最后一周星期五由市委书记上一次“微党课”,全市党员同步收听收看,强化学习教育,推动工作落实。制定帮扶互动“微制度”,由各级帮扶人员重点将“七查三算”活动信息图片和文字上传至白银智慧党建云平台手机APP“扶贫日志”中并生成定位数据。同时,利用白银智慧党建云平台,每周星期六定期召开乡镇党委书记抓脱贫攻坚“微会议”,每次指定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由市委书记在线点评,强化交流学习、督促督导督查。

  在近期,各级联扶干部深入到联系点走遍联系户,精准制定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对摸排出的困难群众,实行一人包一户,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同时,创新拓展“四必到四必访”“千企帮千村”“十五分钟服务圈”等共建活动,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全面参与到活动中,有效发挥党组织与党员在“七查三算”送温暖促脱贫中服务群众的表率作用。

      积极稳妥推进全市农村“三变”改革工作

  在推进全市农村“三变”改革工作中,白银市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指导意见,通过股份制改革,盘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激发各类要素活力,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政府主导作用和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构建以农民为主体、股权为纽带,整合农村、政府和社会各种资源要素的产业发展平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资源增值,为加快全市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白银市确定景泰县为市级试点,其他县区选择30%左右的乡镇在具备条件的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进行探索实践,坚持分类实施、试点先行,利用1年左右的时间试点探索、积累经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为全市全面推开“三变”改革提供基本遵循和政策支持。通过“三变”改革试点,使农村闲置的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增收的产业强起来、群众的日子好起来,实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农村资源增值、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开展民营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精准脱贫行动

  白银市把民营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精准脱贫行动和实现乡村振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三变”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紧盯深度贫困,广泛凝聚力量,“破三弱、强造血”,全面动员组织全市有意愿、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和商(协)会与292个贫困村(其中,会宁县130个,靖远县90个,景泰县57个,平川区15个)开展结对帮扶,实现全市贫困村民营企业帮扶全覆盖。通过产业扶贫、物资帮扶、技术指导、带动就业等措施,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加快脱贫进程,确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在行动计划中,白银市坚持党政领导、协同推进,坚持义利兼顾、村企互惠,坚持聚焦重点、精准扶贫,制定了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民营企业结对帮扶方式:

  政府主导、属地管理、企业自愿、就近帮扶。各县区动员组织民营企业就近结对帮扶辖区内的贫困村;市工商联、市非公办和白银区工商联、区非公办动员组织部分民营企业、商(协)会结对帮扶会宁县、靖远县的部分深度贫困村。

  村企“双对接、双选择”。采取“多企帮一村”“一企帮一村”“商(协)会帮若干村”等方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签订帮扶协议,建立企业和贫困村“菜单式”帮扶机制,做到“一村一企一菜单”。

  挖掘整合帮扶力量。发挥乡情亲情作用,积极邀请动员省内外异地商会、在外经商创业人员返乡创业,参与白银市扶贫开发;发挥企业家个人影响力,为结对村引入更多扶贫资源;发挥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和信息优势,通过采购、代销、委托加工、农企直通车等形式,帮助结对村对接外部市场,带动农户增收脱贫。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领域助推脱贫攻坚

  白银市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进一步靠实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工作措施,有力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见效。在今年,全市计划建设美丽乡村97个。其中,精品特色村25个、美丽宜居村27个、美丽达标村45个,贫困村中实施美丽乡村建设35个。

  白银市还出台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紧紧围绕“整洁、整齐、整治”工作要求,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强力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脏、乱、差”问题,打造“整洁美丽、整齐有序、整治有力、和谐宜居”的白银新形象。

  为保障这项行动取得实效,白银市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广泛宣传,全民参与;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同时争取省上1000亿元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贷款,重点解决乡镇垃圾收集箱、收集点、运输车辆、填埋场建设等费用。2018年至2020年,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分等次奖补支持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

  市、县区、乡镇建立健全督促检查、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工作机制,采取明查暗访、跟踪督办等方式,加强督查指导和绩效考评,实行“五个一”督查考核制度(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排名、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评议、一年一奖惩),对排名靠前、工作成效明显的县区、部门、乡镇、村进行表彰奖励;对连续两个月被曝光的,直接约谈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未完成年度专项治理任务的,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对在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整治效果不明显的单位和干部进行严肃问责。

  同时,白银市在新近制定的“厕所革命”实施方案中明确,要结合市政基础设施、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易地搬迁、村庄规划等专项规划,统筹实施城乡公共厕所和农村农户厕所新建、改造提升。

  通过加大公共厕所建设力度,解决公共厕所数量不足的问题;改造提升现有公共厕所,解决公共厕所不达标的问题;鼓励沿街单位开放私有厕所,解决市民如厕难的问题;提高公共厕所管理水平,解决日常管理不精不细的问题,实现全市公共厕所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管理精细的目标。通过实施农村农户改厕,实现农村农户厕所卫生、干净、整洁的目标。具体为:2018—2020年在城乡新建和改造提升公共厕所1800座(2018年600座、2019年600座,2020年600座,分别列入年度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其中,城区新建和改造提升公共厕所193座;新建和改造提升旅游公共厕所190座;乡镇新建和改造提升公共厕所1307座,公路沿线加油站改造提升公共厕所110座;在农村完成农户卫生厕所改造提升20.43万户(全市34.03万户农户中,已完成13.6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提升;2018—2020年实施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提升15.32万户,实施卫生厕所改造提升5.11万户),农村农户卫生厕所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100%和85%。

  近年来,白银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状况明显改善。近期,白银市出台国土绿化行动方案,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的,以提升自然生态系统整体功能、推进身边扩绿增绿为重点,通过实施重大绿化建设工程,基本实现天蓝、地绿、林茂、水净美丽白银的目标。到2020年,全市完成营造林96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达到79.15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达到14.3%,森林覆盖率达到省政府下达的指标;全市义务植树参加人数累计达到300万人次以上,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以上;白银区、平川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9%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6平方米/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4%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4平方米/人,绿化覆盖率达到36%以上;全市建成区内工业聚集区绿地率达到20%,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