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绘就“十三五”经济发展宏伟蓝图

29.01.2016  11:32

    原标题:突出脱贫攻坚 重视民生改善

    【见证“十二五” 展望“十三五”】白银绘就“十三五”经济发展宏伟蓝图

  在近日召开的白银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市长张旭晨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空间布局、主要目标、重大支撑工程及保障措施。

  “十三五”时期,白银市将以创新驱动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资源型城市转型为主要路径,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实施“八大战略工程”,建设“一市五区七基地”,全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城乡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稳定的繁荣文明新白银。

  “十三五”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

   突出脱贫攻坚,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以三个六盘山片区特困县为主,加快推进引洮会宁供水、新一轮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骨干水利工程,实施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兴电灌区扩容改造、景电三期景泰片区电力提灌等工程,开发整治土地10万亩,建设全省生态移民示范区。完善贫困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整村推进,实现自然村动力电全覆盖,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危房改造,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体系。

  发展农村富民产业。构建“一带两区”特色农业区,以沿黄灌区为主,发展设施养殖、优质瓜菜、现代制种等产业,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带;以高扬程灌区为主,发展节水种植、草食畜牧、特色林果等产业,建设立体复合型农业经济区;以南部旱作区为主,做大做强马铃薯、小杂粮、玉米、饲草等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建设旱作特色农业经济区。实施“四个100万亩”和“两个高效”工程。依靠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个、标准化规模种植基地30个、养殖场(小区)300个,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0%。

   突出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以白银工业集中区“一区六园”为载体,加强与上海张江等园区合作,聚集创新要素,塑造发展优势。构建创新体系,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各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0家,科技型企业200家;成立白银新材料研究院,新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国家级孵化器2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成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5个,积极争创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城市;投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以上,筹措担保基金9000万元,用于扶持创业创新。实施商标品牌培育战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5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科技对经济贡献率达到55%。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主攻新材料及制品、新能源及配套、新型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0%。以有色金属新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碳纤维材料、凹凸棒石材料、硅材料为重点,建设西部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以煤气化联产技术为核心,发展煤制合成气、煤制芳烃和烯烃,实现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增值和循环利用。以兆瓦级叶片、非晶合金变压器、内馈节能电动机、新型电线电缆和超导电缆、矿用设备为主,发展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大型采矿设备等装备制造业,提高规模和质量。加快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由资源主导型向科技主导型转变。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传统产业中高端化,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有色金属产业:新增铜冶炼产能30万吨,铜铅锌冶炼产能达到130万吨以上;化工产业:建设银东循环化工园,壮大以TDI为核心的光气化产业链,打造全国最大的含能材料生产研发及聚氨酯产业基地;能源产业:新增火电装机350万千瓦、水电装机68万千瓦,总装机达到1050万千瓦,形成煤炭、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并举的综合型能源产业体系,建设西部综合能源开发转化消纳基地;陶瓷建材产业:重点发展中高端陶瓷制品、新型墙体材料,建设西部陶瓷建材产业基地。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