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白银区: 新型城镇化渐行渐近

08.04.2015  12:28

  白银区:新型城镇化渐行渐近

  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近年来,白银区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四龙镇纳入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为契机,大力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以城带乡中促进城乡统筹,在普惠民生中彰显发展目标,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在全白银市的45%左右,全区城镇化率达到88.38%,远远超出全省城镇化率41.4%的水平,阔步走在了我省的前列。

  有观察员分析,白银区的率先突破,在于“用发展的思维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

  区委书记李兰宏认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白银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琳玺表示,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乡一体化为根本,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规划发展一盘棋建设管理一张图

  白银市中心城区白银区,是典型的工矿型城区。6.62万农业人口,只占全区总人口的22%。所辖农村按自然条件、发展基础和区域特色,分为干旱山区、沿黄灌区、城中村三大类型。

  “做强主城、发展集镇、建设新村”。近年来,白银区委、区政府根据统筹城乡发展总要求,相继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编制完成了《白银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白银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白银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白银区农民增收实施方案》、《白银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等重点规划,努力构建“以城区为中心、以城郊镇和沿黄镇为重点,以中心村为节点,城区、小城镇和中心村有机结合”的城乡空间体系,实现了城乡规划发展一盘棋、建设管理一张图。

  “整体搬迁,统一安置;集中改造,社区管理;试点先行,逐步推进”。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三步走的总体构想,白银区在沿黄自然环境较好的水川和四龙两镇实施了小城镇建设和旧村庄改造工程,并纳入全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在靠近市区的王岘镇和纺织路街道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强湾和武川两乡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和土地流转。

  近年来,先后建成强湾、武川、王岘、红星、东台、大井子和狄家台等各类安居工程小区25个,建成和在建各类保障性住房461栋25541套,总面积194.36万平方米,圆了一大批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的“住房梦”。着力构建城区、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三级配套的现代城镇体系,引导和促进人口、产业、生产要素集聚,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按照“五个一”标准和“五统一”要求,完成水川镇桦皮川村、金锋村、顾家善村,四龙镇民乐村、金山村、永兴村,强湾乡强湾村、白崖子村旧村庄改造,新建、改造农宅2680院,受益农民9500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多年的政策支持,还引导全区“农家乐”快速发展,经营户数达到132户,经营状况十分喜人。

  全面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以条块融合的扁平化网格管理为载体,在现有街道、社区、路段的基础上,按照界限清晰、规模适度、负载均衡、管理便捷、无缝对接、全面覆盖的原则,将城区及王岘镇所辖范围分为住宅、道路和特殊情况三种类型划分网格,落实责任。深化和完善街道、社区(楼院)、路段分级负责的城市管理体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农民进城得安居就业谋生有保障

  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农民离开土地进城,首先要解决好农民的就业和安居问题。

  在已建保障住房基础上,2015年,白银区以实施国开行棚户区改造贷款项目为契机,全面推进刘家梁、大井子和黄茂井三大片区城中村改造,实行统贷统还、统建统分。高起点规划建设水川小区、四龙新村安居工程。在银馨家园新建公共租赁住房2844套18万平方米。为2500户廉租住房家庭发放租赁补贴760万元。同时,积极开展城镇旧住宅区综合整治。

  立足沿黄优势,白银区规划建设了以省级循环经济园区为重点的银西工业园、以省级农业科技观光示范园区为重点的白银现代农业科技观光示范园,以休闲度假旅游为重点的水川黄河假日城,加快引导工业、现代农业向园区集中、资本向农村流动、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目前,“三大园区”吸纳劳动力就业2万余人。

  “一次培训、终身受益,一人务工、富裕一家,一个输出、带动一片”。白银区不断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对进城农民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农民工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区政府还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加公益性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新增城镇就业1.8万多人。同时,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强湾乡白崖子村、四龙镇民乐村创建成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10个村创建成市级环境整洁村,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也进一步提升。

  白银区还在全市率先出台了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逐步建立城乡人口和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农村家庭义务教育、新农合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扶贫帮困“五个全覆盖”,确保农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农业人口市民化农村政策普惠化

  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分类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大力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和致富技能,在稳定提高工资性收入的同时,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种养殖,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增加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白银区着力推进让群众得益受惠的民生项目,确保今年对全区人民承诺的8件惠民实事如期完成。

  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贷款补贴等惠农补贴及时足额发放,极大地激发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为促进农民增收,白银区采取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保障富民等措施,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5068元增加到2014年的9500元,年均增长17.49%。

  “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公共服务向农村侧重、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今年,白银区将紧紧围绕“1236”扶贫攻坚行动,按照2015年整体脱贫要求,推进精准扶贫,争取项目资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个、小水工程项目8个、产业化项目3个,扶持农业龙头企业5家,培训“两后生”1600人。争取国家和省市扶贫支持,加快银馨家园和锦华苑移民搬迁。

  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科技观光示范园的科技引领示范作用,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精细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完成设施农业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新增5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武川奶牛场建成并发挥效益。积极培育优质林果产业,新增面积2000亩。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885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记者 高子发 通讯员 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