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十二五”科技创新工作硕果累累

10.03.2016  13:36

              “十二五”期间,是白银市科技事业蒸蒸日上、跨越发展的五年,也是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创新活力全面激发的五年,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白银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稳定在全省第6位,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至51%。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01项,争取国家、省级科技项目资金7167万元,完成各级财政科技专项经费投入1.097亿元,带动社会科技投入21.59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9%。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金额年均增长15%,累计完成9.49亿元。五年来共取得科技创新成果283项,其中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02项,有36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65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科学技术奖励。
              二是创新驱动试验有序推进。科技部批复建设的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将白银高新区作为重点发展的核心区,成为我市推进创新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市委、市政府按照“建平台、抓人才、育企业、推项目”的总体思路,推进实施“两项重点任务”、“六项具体工作”、“六项改革举措”,将改革创新与试验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我市围绕兰白试验区建设,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是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建立了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形成机制和储备机制。突出科技奖励导向作用,修订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评审细则,增加科技创新市长奖和科技创新带头人奖,扩大覆盖面和奖励力度,更加突出参评项目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度。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全面推行以成果转化、效益产出对经济社会贡献度等作为科技创新成效的重要评价指标。改革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以科技功臣、科技创新带头人、先进科技工作者、行业首席专家、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人才体系。
              四是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健全。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六个十”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工程,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通过“后补助”、“后奖励”等方式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创新平台体系逐步完善,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专业科研机构8家、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企业技术中心19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科研院所产业中试基地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6家、科技型企业91家,初步形成了各类创新主体集聚的技术创新体系。
              五是创新创业环境持续完善。积极推广众创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构建一批综合性创业服务平台,初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产业园”的孵化链条。建成国家高新区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10家、生产力促进中心6家,院士专家服务中心1个、博士硕士研究生工作站5个、研究生实训基地5个。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面积12.5万平方米,引进研发团队20多个,搭建公共服务平台5个,入孵企业拥有专利149件,累计开发项目220多项,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200个,“一区六园”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正在快速推进。
              六是科技惠民进程步伐加快。积极探索科技支撑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实施省级科技惠民示范工程项目3项、省级重点民生项目4项、市级社会民生类项目68项,认定科技示范乡镇30个、科技示范村211个、科技示范户399户,在基层示范应用了一批综合集成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有效带动了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共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305名、县区科技特派员389名,按照“一村一品一产业”的模式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支持贫困村脱贫。
              七是知识产权战略成效突出。2011年以来,全市共申请专利2961件,其中发明专利877件,占申请总量的30%;授权专利188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8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11年的0.17件增长到2015年的1.27件;资助专利1580件。培育各级知识产权优势、试点单位18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1个,建成知识产权服务、维权机构2家。县区知识产权机构和队伍得到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制度初步建立,专利形成和成果产出的机制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综合效能得到全面提升。
              八是创新人才队伍结构优化。通过大力实施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育等计划,培育了一批创新优势明显的人才群体。到2015年,全市共有各类技术人员7.69万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200人以上,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达到6人以上。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团队)27个,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甘肃省优秀专家、领军人才99人,21人列入省级“333”、“555”创新人才工程,6人被评为“白银市科技功臣”,31人被评为科技创新带头人,卫生、农业、工业领域行业首席专家制度全面实施。
              九是科技合作交流深层拓展。我市坚持自力更生与借助外力相结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以产学研合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有力推动了白银城市转型。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性文件,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中科院系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院所和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建设了中科院兰州近物所、化物所白银中试基地等一批产学研合作平台。特别是与中科院合作建设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如今发展为国家级高新区,入驻企业465家,成为院地院企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成果。相继举办了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家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白银行活动等多次产学研对接活动,推动了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