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会宁∶“状元县”苦念“改革经”

23.06.2015  17:29

  中国兰州网6月23日消息 今年高考落下帷幕,全国942万考生经历了人生“关键一考”。有高考“状元县”之称的甘肃省会宁县几位高中校长分析发现:今年的考题是“新课改”之后变化最大的一年,靠“死记硬背”已难拿到高分。全国教改浪潮让会宁经历教育转型“阵痛”,会宁的转型实践对各地以“应试教育”见长的名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教育之城”遭遇教改冲击

  今年开始,高考试题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这对会宁来说意味着巨大挑战。

  因干旱缺水和资源贫瘠,会宁自古便有“苦甲天下”之称,会宁人将“读书改变命运”作为唯一指望。35年来,会宁人用“学校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的“三苦精神”,培养出11万余名本专科学生,7000多名硕博士。

  会宁县城堪称“教育之城”:考第一是会宁人眼中的最高荣誉;学校周边聚集着庞大的“陪读村”;街边最简陋小吃店里,也贴着“家教”的广告。连会宁的经济,也是“考出去”的学子给家长买房、陪读租房、教材培训等带动的“教育经济”。

  利用下午放学到晚自习之间的半小时,会师中学初一学生吴彬彬回到和妈妈在“陪读村”租住的民房。房间不足6平方米,主要陈设是一张床、一只写字台和一个火炉。妈妈陪读,爸爸打工供养一家五口人。

  吴彬彬的晚饭是一碗飘着几片菜叶的面条。没钱买肉,妈妈就把面粉做成鸡血面、扁豆面、土豆面……

  为了让吴彬彬考入清华大学,全家人已忍耐、期盼了10多年。

  然而,素质教育及高考改革正将会宁推上改革的风口浪尖。从没见过架子鼓的吴彬彬,每周要花半天时间在学校练习室打架子鼓,提高“综合素质”。

   给学生“杀毒”难填素质教育“短板”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需要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等,而会宁还面临独特的难题: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学生厌学、教师厌教。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