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会宁县农业综合开发纪实

21.10.2014  16:45

  通讯员 常琦彪

  金秋时节,当你踏着秋日清新的空气、闻着芬芳的泥土气息,穿行在会宁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郭城驿镇红堡子村、新堡子村、叶家滩村时,放眼望去,一排排新栽的杨树在田路边挺立,一条条宽阔笔直的田间砂路贯通村庄田头,一道道整齐划一的U型渠纵横田野,一个个天蓝色的闸板像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一片片丰收的庄稼伴随着一张张绽放的笑脸,与流淌在田间一道道清凌凌的渠水自然融为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图画。而在黑虎岔村机声隆隆,铲车正在紧张地整修田间道路,第三个农发项目又已正式启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使郭城驿镇的田畴沃野焕发出勃勃生机。

  农发项目使农田变成了“聚宝盆”

  2013年,会宁县新增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这个农业大县拉开了序幕。

  会宁县郭城驿镇的灌区水利工程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设施老化严重,配套率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通过水利、农业、林业、科技四大措施的综合配套和改造,实现“田、水、林、路”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条件,昔日的“水跑田”变成了“聚宝盆”。

  会宁县实施的第一个农发项目是2013年郭城驿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项目在郭城驿镇红堡子村和新堡子村实施。总投资4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20万元,群众筹资投劳30万元。完成衬砌渠道26.3公里,配套修建渠系建筑物895座,实施半膜垄作沟灌2000亩;购置农机具6台,对3462亩中低产田进行深耕、培肥,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整修机耕道路13.8公里;栽植河北杨3.69万株,营造农田防护林300亩;组织农民科技培训1500人次,示范推广玉米优良品种1000亩,落实测土配方施肥3462亩。

  第二个农发项目是郭城驿镇201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在叶家滩和红堡子两个村实施,共建设高标准农田4300亩。总投资60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64万元,群众筹资投劳40万元。完成衬砌渠道49公里,修建渠系建筑物2265座;改良土壤2900亩,测土配方面积4200亩,购置农机具6台,拓宽砂化机耕路8公里;栽植速生柳、河北杨各0.5万株,营造农田防护林70亩;开展农民科技培训600人次。叶家滩村党支部书记韩统章激动地说:“衬砌渠道完成后,叶家滩村老百姓每年可节约水费12万元。”郭城驿镇副镇长、红堡村党委书记蔺守强说:“通过实施项目,红堡子村小湾组新增水浇地300亩,农发项目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今年10月,会宁县郭城驿镇黑虎岔村机声隆隆,铲车正在紧张地整修田间道路,2014年省级财政资金会宁县郭城驿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黑虎岔村正式启动实施。这是会宁县实施的第三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将建设高标准农田4500亩。项目总投资62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5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00万元,群众筹资投劳25万元。项目将衬砌渠道48.8公里,修建渠系建筑物2782座;实施半膜垄作沟灌2000亩,改良土壤2000亩,整修田间道路9.9公里;栽植河北杨2.3万株,营造农田防护林170亩;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300亩,开展农民科技培训450人次。

  以上3个农发项目,财政总投资达1500多万元,涉及4个村,其中已实现整村推进的有两个村,建设高标准农田1.23万亩,惠及1718户8148人。项目当年实施完成,当年见效,有效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衬砌渠道完成后,叶家滩村老百姓每年可节约水费12万元。”郭城驿镇副镇长、红堡村党委书记蔺守强说:“通过实施项目,红堡子村小湾组新增水浇地300亩,农发项目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今年10月,会宁县郭城驿镇黑虎岔村机声隆隆,铲车正在紧张地整修田间道路,2014年省级财政资金会宁县郭城驿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黑虎岔村正式启动实施。这是会宁县实施的第三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将建设高标准农田4500亩。项目总投资62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5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00万元,群众筹资投劳25万元。项目将衬砌渠道48.8公里,修建渠系建筑物2782座;实施半膜垄作沟灌2000亩,改良土壤2000亩,整修田间道路9.9公里;栽植河北杨2.3万株,营造农田防护林170亩;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300亩,开展农民科技培训450人次。

  以上3个农发项目,财政总投资达1500多万元,涉及4个村,其中已实现整村推进的有两个村,建设高标准农田1.23万亩,惠及1718户8148人。项目当年实施完成,当年见效,有效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农发项目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走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看到的是一幅又一幅惠及百姓的动人画面,听到的是项目区群众由衷地称赞声。叶家滩村湾口社社长杨维民说:以前土渠的时候,放水费时费劳力,还浪费水,现在不一样了,老人、小孩都可以放,只要把闸板一提,就轻松完成放水,减少了劳动力,一个壮年劳动力在外打工每天能收入近200元。

  “土能生万物,地可出黄金”。农发项目区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农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动了富民产业的兴起,鼓起了项目区农民的“钱袋子”。

  项目区推广早熟马铃薯套种玉米、黄豆等高效种植产业并得到长足发展,规模化高效套种面积达到6000亩。标准化农田使土地生产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玉米由每亩730公斤提高到880公斤,马铃薯由每亩1800公斤提高到2300公斤。西瓜、籽瓜种植全面推广,仅叶家滩村种植面积达到2400亩,每亩纯收入达到2000元。村民王玺宗说,他家13亩籽瓜收入近3万元。

  县农发办邀请静宁县果树专家对项目区130户果农开展了技能培训,果树种植全面推开,项目区发展果园达到2500亩,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苹果种植大户张建业说:“过去,由于不懂果树的修剪等技术,我们做了不少徒劳无功的活。通过参加县农发办举办的科技培训,学到了很多栽植果树、经营果业的知识,科技培训确确实实帮了咱大忙!”

  农发项目使用水困难得以彻底解决,带动了以牛、羊为主的规模养殖业快速发展。红堡子村组建养殖公司1家,养殖合作社6家,养殖示范户达到60多户。叶家滩村组建养殖合作社6家,规模养殖户30多户。

  农发项目的实施,带动了以黑瓜籽、小杂粮为主的特色农产品购销产业发展。仅红堡子村组建小杂粮产销协会1家,小杂粮购销合作社41家,发展农产品购销大户30家,个体经营商户40多家,通过收购大户带动农户发展购销产业,从事购销产业的农户达到200户以上,带动农民增收明显。

  农发项目的实施,带动了新农村建设。红堡子村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强新农村建设,建成自来水供水主管道6条14公里、支管36条23公里,硬化村组道路10条10.5公里,建设户用沼气570户,安装太阳能路灯45盏,建设集远程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民文化广场1处。

  农发项目通过田间道路整修、渠道衬砌,方便了群众,农业机械化程度全面提高,为规模化生产经营打下了坚实基础。红堡村党委书记蔺守强说:农发项目通过林业措施,在红堡子村增加农田防护林面积300亩,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实现了耕地田园化,田园景观化。项目区村民王万佳说:农发项目是个好项目,解决了农民的大问题,路拓宽了,出行方便了,土地好使了,杂草少了,减少了劳动力,粮食产量提高了,收入增加了。会宁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司国华说: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着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充分激发出土地的生机和活力,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发项目开启了农业发展的“新时代”

  农业综合开发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德政工程、惠民工程。会宁县农发办按照“先易后难、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原则编制了《会宁县2013—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五年规划》,计划五年内对郭城驿和河畔2个镇2.49万亩水浇地进行综合治理,最终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农业生产新格局,开启会宁农业综合发展的“新时代”。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农业综合开发,任重道远。会宁县将通过精心规划实施项目,使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林地覆盖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条件有根本性改变,农业科技应用得到普及,最终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相得益彰,农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农业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农村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实现“改田、保粮、创收、富民”的目标。通过强化质量管理,建设精品工程;积极投工投劳,建设群众工程;强化资金管理,建设阳光工程;舍小利顾大局,建设和谐工程;管好工程设施,建设长效工程,真正做到农发项目建好一处,管好一处,用好一处,确保发挥工程的长期效益,把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化作甘露,滋润广大农民群众的心田。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会宁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