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岐伯圣景
在庆城县柏油马路高处,向东远远就可以望见气象万千的“岐伯圣景”。生活在人文初祖黄帝时代的岐伯已经成为当地人们天天都会说到的话题,不是吗,戏上演的就是岐伯,拍电影正拍医祖岐伯,吃饭时就说到岐伯的饮食养生法,电视上播的就是这座黄土山峦上的“药王古洞”……待来到山门广场上再远眺近望,愈加对这方圣土上至今氤氲浓郁的人文观照心悦诚服了。
在祖国的传统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医学家莫过于岐伯,流传最久的医学经典莫过于《黄帝内经》。而医祖岐伯就是庆阳县(今称庆城县)人,庆阳县又是诞生《黄帝内经》的热土。《庆阳府志》就有岐伯、鞠陶、公刘“三圣”的记载,城内还有过“三圣庙”,早在古时,每逢三月初五药王诞辰日,官员百姓都来庙里祭拜,早已成传统习俗。而那些有关岐伯的民间传说更是广为传播,如“岐伯降生青龙嘴”、“黄帝古雍州拜师岐伯”、“太白金星义赠岐伯登云鞋”等故事,就是庆城人的文学创造。而于公元2002年谨立的《重修岐伯圣景碑记》中说,“今建岐伯圣景,溯源正本,彰显岐黄……登山则良木森森,气蒸芳兰;鸟瞰则青山如黛,碧水长流;入门则宇殿宏丽,药草流香。把酒临风,追慕先贤,俯仰之间,思越千年,斯城敬祖广德,旅游观光之圣景”也。
其实,当人们一步一个台阶登临此山喘气的瞬间,抑或漫步徜徉于一个又一个景园景点时,往往被医祖岐伯遥远而深厚的中医药理气息和古奥的华夏文化智慧及民间民俗韵致所笼罩薰染,似乎忘记了自己在山水间观光游玩,而是为探求、理解包括自己在内的天地万物生命之福源来的。要的山门“药王古洞”,必须得一步步登上七十二个陡陡的被称做“生肖阶”的石台阶。“鼠牛虎兔龙蛇”十二生肖人人皆知,但为什么要设七十二个台阶呢?导游说,七十二在这里象征为十二生肖、十二属(人体的十二部分)和六十干支还原,用它能推算年龄和吉祥命相,推算到底,又是一种“五行”思想深化出来的民俗运算法,即一种华夏文化运动的象征,是在说明属相干支与人们的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因其奥妙无穷,好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眼下不妨习研推算,自有乐趣。待登上山门——“药王古洞”,再回首一望,才觉得两旁林立的十二生肖静谧地守护着岐伯圣地,有七十二个台阶之深义才能抵达岐伯圣景,可见里面学问匪浅。
岐伯大殿景区由御路、月台、重檐歇山大殿建筑组成。御路上有两盘升腾的龙环抱《黄帝内经》图雕,两龙即代表黄帝和岐伯,他们都是龙的传人。月台由望柱、栏版组成,望柱头上分别刻有雄狮、寿桃、药葫芦;这三个象征物一是在守护吉祥如意,一是昭示养生之道,一是高标医家天职。栏板上的图饰全为中草药,牡丹、腊梅、菊花或是芍药、月季、金银花,温馨如祥云飘至源远流长,当然也代表岐伯故里就是中草药之乡。岐伯大殿有十六根明柱,代表着岐黄论医——人体的经脉分布在上下、左右、前后共二十八脉,脉气在全身运转一周共十六丈二尺,是故,这十六根明柱代表人全身脉气,而脉气就是人之生命所在,是人的内在支柱。大殿中央医祖岐伯神像高3.88米,象征庆阳“三圣”的光辉永照千秋;岐伯神像红色的披风在肩,下摆飘然状;浓眉黑须,双目略向下视,慈祥而清秀,左手抚膝盖,右手擎草药,多有道家风范。两边塑有四尊侍童,各一男一女,面带喜悦。而大殿内还有多幅关于岐伯的传说故事壁画,如“炎黄阪泉大战图”、“天神涿鹿之战”、“刑天无头舞干戚”等,线条异常精晰,着色十分瑰丽。
大殿外南北两侧为“十大药王祠”,砖砌的祠门如窑洞般高拔。这十大中华名医为扁鹊、邳彤、张仲景、华佗、董奉、皇甫谧、葛洪、孙思邈、吴本、李时珍;像高都为3.6米,但装束、容貌、神态各自有异。“医祖神会庆州地,药仙云游古洞天”,在“药王古洞”这般圣神氛围中一一驻足观瞻,据说能使人身心安康顺泰。谁知导游在“论医亭”前告诉我们,“黄帝和岐伯一直在论说医道,论天下、论治国、论医理,相互间都有相通的道理融汇。我们今人虽不都要当医生,但要懂得一些医理,从深奥精髓中获取智慧营养,总会有益的,比如养生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是养身和养性的综合,古称“摄生”,“摄,养也。”其基本思想就是归复自然,尽享天年,一如“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容易被今人理解,并倡导承传之。但岐黄之术所论及到的古典心理疗法、人体经络现象、天地五行与自然生物及人体之五行,还有医与易同构的格局所贯穿的通天彻地大一统的“易道”思想,我们普通人就觉得艰涩难懂了,但这确实是中华之宝,系今世纪下世纪都会有人研读的东方睿智。我想,把旅游与中医文化融汇在一起,把古建筑群与民俗智慧融合在一处,达到颐养来人的美好境界,这是岐祖圣景大而独到的亮点。
我们在行至岐伯大殿后面两侧的平台上,遇到几个老外,看模样是留学生吧,他们在问导游,福星和寿星有什么区别,并兴致勃勃地轮番与福星、寿星合影留念。看来,外国人来庆城县岐伯圣景也会认同里面的万千意蕴,这就是开放的好处、弘扬的益处。此山即是交流之地,不论他们还是我们,望今人万福流云、春光长寿,当然要虔诚地攫取岐黄之术之理,化为己有,运于日常。毫不夸张地说,在庆城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这座黄土山峦上对整个人类都在挥发着不尽地善义,这便是岐伯圣景所彰显的高尚精神与历史文化价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