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河灌区水利信息化水平国内领先

20.08.2017  10:40
原标题:疏勒河灌区水利信息化水平国内领先

三四百斤重的水闸,通过手机就可以控制;埋藏于地表深处的水脉,轻点鼠标就能够一目了然。这些听上去像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如今就出现在我省疏勒河灌区。在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的努力下,突飞猛进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在微观上解决了从渠首到地头配水精确计量这个难题,而且在宏观上实现了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实时监测,以及洪水预报与仿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供水单位该向农户配多少水,农户实际用了多少水,怎样实现配水精确计量?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长期以来却困扰着农户与供水单位双方。“我们想过很多办法,起初平摊水费,后来,在连接干渠与斗渠的斗口立个水尺,通过水位、流量、时间算出用水量,但误差大效率也不高,水事纠纷不少。”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灌溉处处长马乐平说。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疏管局联合多家高校,开发了斗口计量系统,通过在斗口安装电子水尺,实时收集水位、流量等数据,再将远程控制系统与电子水尺相连接,由电脑根据流量变化控制闸门。电子计量系统迅速覆盖了全灌区698个斗口,使110万亩农田实现了“智慧用水”。疏管局还将这一系统“”到了手机上,通过手机里的控制软件,调度中心的小姑娘便可轻松“提起”百公里外三四百斤重的水闸。

水利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不仅实现了对配水的精确管理,而且使普通农民也可随时知晓自己的用水状况,从而改变了农民的用水习惯。“过去管水全靠人,不准还麻烦。现在拿手机一查,一清二楚,数据每5分钟还更新一次,村民真正用上了明白水。”玉门市下西号乡沙地村用水协会主席姜玉福说,“水管得越来越准了,我们用水也越来越精了,大伙不光琢磨多种节水作物,还主动平整土地,衬砌斗渠,让用水的效益更高。”正是通过这一创新,疏勒河灌区水管部门与农户在节水方面达成了共识,实现了良性互动。据统计,为更好节水,全灌区支渠以上渠道衬砌率达到98%,每年采用激光平地的耕地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70%以上。

不仅如此,神秘莫测的地下水如今也被人们“”了起来,遍布于疏勒河全流域的地下水监测点就像一个个“千里眼”,将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传输到总调度室,使疏管局对地下水变化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疏管局运用地下水三维仿真系统,进行推理分析,提出科学利用地下水的方案,为下游生态恢复打下了基础。目前胡杨、红柳等生态林自然修复能力得到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