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九九歌

07.12.2015  14:35

    寒冬九九,是从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开始算起,俗称“联冬数九”。关于寒冬数九的习俗,早在梁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但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温度差异很大。例如,同样进入“冬至”,北方已是白雪皑皑,千里冰封。而在南方却还是春意盎然,百花争妍。因而,全国各地的“冬九九歌”的歌词,内容也有明显的不同。

    寒冬“九九歌”,巧妙地引用了自然界中的某些生态物象反映,形象生动地表明在每个“”里各时期的气候变化,并把它描绘的惟妙惟肖。如《帝京景物略》所载:“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推盐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呵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睡,蚊虫虼蚤出”。

    流传在江南苏淮一带的寒冬“九九歌”是:“一九二九,背起粪篓;三九四九,拾粪老汉沿街走;五九六九,挑泥挖沟;七九六十三,家家把种捡;八九七十二,修车装板儿;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苏州一带的寒冬“九九歌”则是:“头九暖,二九寒,三九冻饥百鸟乱,四九腊中心,冻煞痢虫筋,五九中心腊,河里冻煞鸭,六九五十四,苍蝇抱护齿,七九六十三,蚂蚁爬户槛;八九七十二,猫狗困阴地;九九最后阵,还要冻得抖一阵。若要暖,要过二月初八张大帝邀媛”。

    传说,张大帝有风、雨、雪、火四个女儿,每逢二月初八张大帝生日前后,除火氏之外,其他三个女儿,必有一个女儿来为其父祝寿,有时甚至风,雨,雪三个女儿同时来祝寿。

    地处北方的兰州地区的寒冬“九九歌”则是:“头九二九,关门惜手;三九四九,冻破碴口;瞎(ha)五九,冻死狗;六九七九,隔河看柳;八九九九,净肚郎娃拍手;九九加一九,犁铧遍地走”。还有“三九三,看马莲”一说。三九三这天,马莲这种草本植物就开始发芽了。“一九一阳生”,到了这时阳气渐升,万物复苏。就开始了新的一轮的农作物的播种生产了。像兰州地区的永登苦水一带,每年正月十五一过,就开始春小麦的锄田播种了。

    这些流传在大江南北“冬至”数九的民谣,读来顺口,听来悦耳,记来容易,用来方便。这些“寒冬九九歌”,不仅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在各个“”里的生长变化,而且也蕴含了农耕文化和“天人合一”传统文化的信息。

    说起九九歌,人们较为熟悉的是寒冬九九歌。然而在古代,还流传夏九九歌,与冬九九歌可谓是相得益彰。

    我国传统历法的夏至和冬至节,都处于季节变化的转折点。为此,古人从夏至和冬至翌日起计数,分别历时81日,因而有夏九九歌和冬九九歌之说。据明代地方志《帝京景物略》中所载的夏九九歌是:“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试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弓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夹被盖。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由于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域不同等因素,夏九九歌流传甚为复杂,但又大同小异。如宋代周遵道《豹隐纪谈》记载的一首夏九九歌内容是:“夏至后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吃茶如汁蜜。四九三十六,争向路头宿。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入眠寻被单。八九七十二,被单添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我们从夏九九歌的内容不难看出,古人在夏至后,生活起居以及习性都要发生许多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无不反映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古朴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