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我们的童年需要陪伴

23.02.2016  12:34

    大年初八过完了,许多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开始陆续返城,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再次发生,留守儿童和父母的分别。在成都邛崃临济镇瑞林村,记者又看到了这伤心的一幕。40岁的植大姐是一个快递员,今天是她回成都准备上班的日子,7岁多的峰峰吵着要跟母亲上成都,爷爷奶奶在一旁拉都拉不住。

    (2月17日《华西都市报》)

    峰峰一直试图向前拉住妈妈的手,嘴里一直说着“你们不能这样对我”,这句话不知是对爷爷奶奶说的还是对妈妈说的?植大姐说,春节回来这几天峰峰一直拉着她一起玩耍,连睡觉都要抱着,也不出去找小朋友耍。植大姐是离异家庭,家里还有一个姑娘在读高中,她必须要出去挣钱供两个孩子读书。如果带去成都,一个人真的无法照顾他。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100万人,峰峰只是其中一个。

    也许如此哭嚎的孩子还只是少数,更多的可能把伤心藏在心底,有的甚至已经有些漠然,觉得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城乡的鸿沟,一直没有弥合;城乡的差距,似乎也并没见有所缩小。制度的障碍,想要搬走依然是那么艰难,即使是一纸户籍都难上加难。

    家是人们的归宿,是最为温暖的港湾,是最应该满足的基本需求。让家庭圆满,让父母陪伴在孩子身边,这样的生活不应该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对于7岁的峰峰来说,他只能用哭嚎在表达这种梦想。

    然而,梦想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而且还不只是他一个。留守儿童之痛,不仅是家庭之痛,更是社会之痛、国家之痛。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是如此。

    近日,国家提出了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计划。这个计划的背后,必然预示着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的推进。因为到了今天,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已经基本找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办法也已经找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敢于突破利益的阻挠,敢于担当改革的重任,怎么落实,怎么推进,这是需要决心、需要勇气的。

    “你们不能这样对我”,这话不只是说给妈妈、爷爷、奶奶们听的。这种哭声背后所表达的朴素梦想,真的就那么难吗?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