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神女神”要超越外貌走向精神世界

01.12.2014  21:10

   作者:杨朝清

  高校里的俊男美女有个统一的称号:男神女神。他们的靓照在网络上被疯转的同时,连带着也让其所在高校知名度大大提升,有些男神女神甚至直接成为学校招生宣传的活广告。于是,有观点认为,高校宣传步入“简单粗暴”的“食色”时代,施“美人计”抢生源。而对这种做法,有人点赞,有人砸鸡蛋。(11月30日《重庆晨报》)

  在眼球效应时代,当“以貌取人”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那些外貌出众的人们,不可避免会成为公众注意力的焦点。在激烈的生源争夺战中,“男神女神”作为校园文化展示的一个平台,有助于缩减高校与老百姓的距离感和隔阂感,提升高校对青年学子的吸引力和认同感。

  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通常最能打动人心。在过往的高校宣传中,学校约定俗成地突出办学历史的悠久、基础设施的完备、师资队伍的强大,杰出校友的耀眼,却忽视了“”的因素——在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下,年轻人对互动性、个性化有了更为直接、更为强烈的利益诉求。一些高校尊重和回应了青年学子的审美需要,将养眼的俊男美女放入宣传片中,以“我在这里等你”来动员准大学生们报考。

  “男神女神”固然能够赢得注意力,却并不是学生报考高校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好的大学,只有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落到实处,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模式化、刻板化的高校宣传片相比,“男神女神”无疑增加了亲和力,修补了高校宣传片和民间话语某种意义上的断裂甚至脱节,让人们多了一个了解大学生活状态的窗口。

  与世俗化的“高富帅”、“白富美”相比,高校里的“男神女神”不一定是一个带着阶层区隔的符号形象,也不一定和容颜完全挂钩。在笔者所工作的单位里,有一位长相普通却拥有超高人气的男老师,以其深厚的学识、独特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课堂和讲座从来都是座无虚席,被学生们誉为“风一样的男子”、“男神”。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们对未来的希望”。男神女神不能只拥有先天的外表优势,而忽视对精神家园的守望和建设。有人性的光亮和温暖,有对社会正义的责任和担当,有通过努力实现人生突破、给他人希望和生机的坚持和励志,即使容颜老去,这样的男神女神依然能够以独特魅力感染和影响我们。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转型的压力、创新的挑战,也考验着每一所高校。高校只有想法设法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注重精神家园的培育,才能塑造更多的“男神女神”,提高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杨朝清)